子宫切除术后第二天左腿不灵便,手术中谁来保护我们的腿?
平时工作中,我们麻醉科会时常提醒护理同事和外科大夫注意患者的体位摆放。这是因为,我们很清楚有太多手术中体位不当导致的案例报道了。
然而,最近却听到一个外地麻醉同事和我们讲起一个揪心的病例。和我们说的目的,是想让我们给她出谋划策。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想要弥补太难了。
简要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患者,女,50多岁。住院检查发现,她的子宫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肌瘤。考虑到她已经没有了生育要求,医院决定为她实施全子宫切除术。
虽然50多岁了,但是这个人依然很爱美。为了不让自己肚子上留下疤痕,她咨询医生有没有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方式。
当得知可以经阴道进行子宫切除后,她认准了这个术式。
然而,尽管她很爱美,但经济实力并不允许。当麻醉科和她沟通采取哪个麻醉方法的时候,她选择了花费相对比较少的椎管内麻醉。
从满足手术要求方面看,这个手术可以采用全麻,也可以采用椎管内麻醉。全麻,大家一般都能有一点了解。椎管内的麻醉,就是大家常说的“半麻”。这个麻醉,其麻醉效果一般主要集中在下半身,因此被大家形象的称呼为“半麻”。
由于要经过阴道进行手术操作,麻醉后大家把她的两条腿架起来、摆成了截石位。
对于截石位,大家并没有忽略,都知道这个体位可能导致下肢神经的卡压。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手术与众不同的是,这个手术的时间远远超过一般的截石位下的常规手术。
6个小时后,这台手术终于完成了。汗流浃背的妇科医生,终于可以伸伸腰了。
由于手术结束的时候还有麻醉药作用,大家并未发现有什么异常,带着胜利的心态把她送回病房了。
然而,术后第2天发现她的左下肢小腿外侧部分皮肤感觉丧失,左踝关节不能背侧屈及内翻,足下垂。
前去访视的麻醉医生发现这个问题后,后背一阵发凉。这是因为,毕竟麻醉科进行了椎管内穿刺。只要是进行了穿刺,就有嫌疑。
为了摆脱嫌疑,更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麻醉科立即要求为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只有尽快搞清楚真相、尽早对症治疗,才能为挽救神经赢得时间。
肌电图提示,腓总神经干损伤。
经会诊,考虑体位不当所致腓总神经受压所致。
原因明确后,医院立即为患者进行了神经营养药治疗,辅以针灸、理疗,1个月后皮肤感觉基本正常,3个月后肌力大部分恢复。
听到这样的案例,大家可以很疑惑:截石位怎么就容易导致这样的并发症呢?截石位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姿势?
截石位: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臀部靠近床边,放到支腿架上,能最大限度显露会阴,是直肠、肛管手术及妇科检查的常用体位。
截石位容易导致下肢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由于截石位下肢置于脚架上呈外展外悬状,腓骨小头位置靠近脚架,而腓总神经正在此绕经腓骨小头,位置表浅。尤其在麻醉状态下,肌肉张力降低,感觉障碍,对不适当的位置感觉不敏锐,导致神经受压损伤,这可能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手术时间过长,造成组织缺血,引起肌肉与神经的损伤。知名艺人金星,当年做手术的时候差点落下终身残疾,主要原因就是手术时间太长了。
后知后觉,惨痛的教训给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谁来保护患者的腿?
首先,摆体位的时候,护理同事要尽量和外科医生一起进行下肢的摆放、固定。毕竟,外科医生对于解剖的掌握更熟练一些。摆放之前,要精准找到神经的位置。同时,也要注意肌肉的保护,不要只顾神经而忽略肌肉。
其次,患者腿部受压部位一定要垫棉垫或者其他柔软的物品。
再次,手术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要适当调整、活动受压肢体。
最后,要注意观察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皮肤色泽等情况。比如,定时摸摸足背动脉、查看一下皮温等。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