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开两千个核酸采样管,这只破皮的手让千万人动容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与病毒面对面,与时间做斗争,与死神抢生命,他们是检验人。
本轮疫情发生后,各类工作量激增,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坚守岗位分秒不停。
这几天在社交媒体上有一只破皮的手,迅速“火出圈”,播放量破千万。视频中,这只手大拇指指腹的皮破了好大一块,食指指节上也有一个破皮水泡。此外,每个指尖都有皱起、泛白。
这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分子组成员、96年出生的检验技师罗嘉俊,在拧开近两千个核酸采样管之后的手。
罗嘉俊原本在急诊做核酸,工作量相比PCR实验室来说算是少的。“破手”的那天,忽然来了个万管“大单”,科主任急调罗嘉俊参战。
罗嘉俊还从来没有一个班做2000多个样的经历,“一手拧盖,一手加样,到了凌晨4点多就感觉快虚脱了,出来脱掉防护服,摘下手套发现自己拧盖的大拇指和食指起泡了。一碰,皮就翻起来了。”
小伙伴们拍了张图片发了朋友圈。没想到,被制作成短视频后,一下子火出圈了。
网络上有许多人问,为什么不用机器做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机器它太慢呀!
一台自动加样仪加一板样要25分钟,而人手只需要10到15分钟。面对如今的检测量,机器不紧不慢的效率真的是让人抓狂。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台机器的占地面积也不小,PCR实验室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均给加样仪。
24小时不停歇,8小时3班倒
医院检验科除了要做好每天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几千份标本外,还肩负起大量额外的核酸检测任务。特别是在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医院检验科的担子可以说是重达千钧。
PCR实验室24小时不停歇,机器是不会感觉疲惫的,只要机器能转,所有检验人也必须不停转。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好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在不足10平米的小屋里检验人就开始了一天的战斗。
每一批核酸检测,从标本处理到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再到检测结果,每个班次要在负压环境中至少工作8个小时以上。第一组人员完成工作后从实验室出来,第二组人员马上进场,待到第二组人员也精疲力尽之后,第三组人员又马上进场。
长时间的操作让手臂变得僵硬,脱去防护服时,连手都是颤抖的。其实不光是手臂,肩颈、腰背甚至是臀腿,浑身上下就没有不酸痛的地方。对抗疫情的这段时间,有不少检验人都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颈椎病。
手没破过皮,脸没出过血,都不叫检验人
日均两三千人次的检测量时刻在考验着检验人的身体极限。在完全是手工操作的情况下,有多少样本,就要重复多少次相同的步骤。
一个班次的工作下来,许多人的手掌都被磨破了,他们的手指都经历了破损、修复、再破损的过程。疫情三年,检验人的大拇指和食指都有了一层茧。
图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
密不透风的防护措施大大地加深了检验人的工作难度。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的组合,负二十千帕的负压实验室一待就是8、9个小时的工作强度,检验人极易缺氧,每次脱掉防护服,都会不自觉地大口大口地吸入新鲜空气。
连续8、9个小时的高强度紧张工作,头发湿透、衣服湿透。N95口罩的金属夹给脸上带来一层鲜红的划痕,挂耳的带子也在耳后勒出斑斑血印。
辛苦可想而知。
支援前线7天,睡3-4个小时,现在只想躺平
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求检验人精力高度集中,但是每一个工作环节却又高度重复。持续工作几小时后,会明显的感受到精神状态的衰弱。
一个在疾控中心检验科上班的同事曾跟我说,外出支援了7天,平均每天只睡3-4个小时。
他告诉我,他们往往是穿着全套防护服,在等标本送来的间隙,躺在实验室的地板上,裹一个黄色垃圾袋,枕一盒移液器枪头,抓紧时间补充精力。不管是四十岁的组长,还是二十多的年轻人,都这样持续拼了一星期。支援结束后,他告诉我,“太累了,现在我只想回家躺平。”
检验人虽然不像医生护士那样直面患者,但是他们用标本搭建了与患者沟通的桥梁。一份份检验报告单是他们送给患者生命健康的守护符,能够为医生送去放心、为患者带来安心。
如今,检验人抗击疫情的辛苦和付出,正逐渐被更多人看见。赞扬的声音、鼓励的话语、肯定的眼神,让检验人感觉到了被重视的滋味。
但不可置否的是,这几年一线的检验人实在是太累了。他们不是超人,也会感到疲惫,请问能给他们更多休息的时间和更匹配的待遇吗?
封面来源:新华社
部分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解放日报、浦东发布
编辑:任里程 审校: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