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岐黄学者,广州市针灸医院成立“首席科学家许能贵工作室”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王雯玉
“如果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那么针灸学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3月2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下简称“针灸医院”)与岐黄学者许能贵教授团队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办。针灸医院聘请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广东省中医针灸重点实验室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主任许能贵教授为该院首席科学家。
针灸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相结合是针灸发展的不竭动力。据介绍,此次合作将架起针灸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垒实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石,提高医院的针灸医疗、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为储备高层次人才开拓新渠道,打造华南地区最大、最强的针灸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院长祝维峰(左)与黄岐学者许能贵签约
为针灸发挥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近年来,全球针灸临床试验研究蓬勃发展,针灸的临床证据大量涌现,但缺乏对这些证据的科学分析和推荐,以致有效的治疗措施无法在国际上及时转化和应用。”许能贵在仪式上谈到,近日世界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杂志》刊发了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完善了Epistemonikos数据库中针灸疗法的临床证据,首次构建了针灸临床证据矩阵,并制订了全球首个针灸临床证据图谱,解决了目前针灸的优势病种与潜力病种分类不清的问题,为针灸的国际化推广应用及未来研究重点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建设针灸医院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举措,建设华南地区最大针灸医院,需要从垒实针灸临床和基础研究入手。”广医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院长、广东省名中医祝维峰谈到,此次合作,医院将建设“广州市针灸研究所”、建立“广州针灸实验中心”、成立“广州市针灸医院科研创新基地”高质量地开展针灸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大数据等相关研究,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寻找针灸发挥疗效的科学依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针灸更好地发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提升针灸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为针灸传承与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
“自古以来,中国针灸多凭临床经验和师徒传承。”许能贵谈到,针灸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但长期以来针灸学的高层次平台和基地建设较为弱势,在推动针灸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补上这一短板是大势所趋。
在人才培养方面,针灸医院将借助高水平的学术平台和基地筑巢引凤,凝聚国内一流的针灸名医携手共创,为针灸的学术发展提供有力后盾。
广医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针灸特色建设办公室主任李丽霞正在为患者进行温针灸、电针、针刺治疗
首先,医院成立“首席科学家许能贵工作室”,同时成立“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学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医院引进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成立石学敏院士传承工作室,全面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赖新生、傅杰英、孟杰、李万瑶、易玮等多名全国知名针灸名家坐诊在广州市医疗机构并设立针灸名医工作室。开展师带徒及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一支技术力量坚实、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针灸人才梯队。
其次,针灸医院成立了广州市针灸培训推广基地,500余名医护人员接受了针灸规范化系统培训,同时对全市针灸从业人员开展普及化培训达4000人次,对促进全市针灸标准化、同质化管理,推动岭南地区针灸学传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针灸医院作为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学院的依托单位,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聚焦一流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已发展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带动针灸相关学科人才的培养,以满足针灸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化的需求。
本次与许能贵教授及其团队合作,将在平台建设方面更进一步。此次合作充分发挥华南针灸研究中心的针灸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中医针灸重点实验室)优势,持续开展针灸学术研究,阐明针灸的作用机制,提升针灸惠及民生能力。
“广州市针灸医院与许能贵教授团队的合作,将促进临床科研、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推动广州市针灸水平整体发展,更好地发挥针灸在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祝维峰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