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医学影像检查,我们该懂些什么?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3-29 19:54:13

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循证医学在我国的积极开展与应用,医学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医学影像检查主要包括普通X线、CT、核磁共振等,很多人在医院可能都做过这几种检查,但对这几种影像学检查的区别和作用却分不清楚。本期,世界医疗网专访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宋黎涛主任医师,告诉大家这些检查是如何发挥不同作用的。

影像学“两驾马车”——CT和MR

影像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医疗行业80%~90%的数据都来源于医学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发现的病变越来越早期,定性越来越难,促使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发展,推动医学影像诊断能力的提升。

CT和MR都是很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它们在对疾病的诊治上各有优劣。

首先,两者的成像方式有所不同。CT成像基本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构成CT图像。MR(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共振产生影像的一种医学检查和诊断的方法,二者的用途在医院既有交叉,又为互补。成像原理的不同,导致它们的工作状态也不一样。

其次,CT检查非常的迅速,也比较安全,只要患者配合,就能非常顺利的完成检查,一台CT一天满负荷的话可以检查三百个病人;而一台磁共振满负荷运作,也只能检查六七十个病人,最大的不同在这里。

CT和MR成像可称为两驾齐驱并进地马车,二者有机地结合,使当前影像学检查既扩大了检查范围,又提高了诊断水平。

宋主任认为,影像医学不仅能预测和早期诊断疾病,还是指导个性化医疗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冠肺炎严峻的形势,CT对于新冠早期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以影求真”——平扫与增强检查有何不同

平扫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式。此检查是“以影求真”,能够以直观的影像真实反映被检者的状况。

平扫和增强扫描属于两种检查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平扫不需要注射对比剂,增强需要注射对比剂。

在CT扫描中,当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密度接近时,两者间对X线的吸收差别就很小,CT图像的自然对比度就低,使病变组织不易观察和分析诊断。用引入碘对比剂的方法来人工的增加组织间对X线的吸收差别,从而提高CT图像的对比度。

这种方法就是CT增强检查,简称CT增强。

增强CT的作用主要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通过其强化方式明确病变倾向于什么。比如肝脏上的一个病变,平扫的时候可能只会显示肝脏内有低密度影,但是不能确定这个低密度影是什么样的病变;通过增强CT可以了解这个病变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从而判断这个病变倾向于是良性的肿瘤,还是恶性的肿瘤。

总之,碘对比剂增强扫描可以提供平扫不可替代的诊断信息,增强CT扫描可以显影血管、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 相对平扫可以起到定性诊断的作用。

同时含碘对比剂同样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所以在诊断的同时,对对比剂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正确、及时的治疗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需要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CT增强检查的安全性。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对比剂会出现不良反应,那么只选择非增强CT扫描检查岂不更加安全?宋主任建议,这个问题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在必要性和危险性两方面进行权衡,综合考虑给患者实施哪一种检查。

(图片来源:世界医疗网)

“锦上添花”的新型影像设备——PET/CT

现在有很多人能够接受PET/CT检查,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进行防癌体检或是癌症检查时都会想到优选PET/CT检查。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为什么这项检查这么贵?感觉比常规检查可贵多了。较关键是做PET/CT值得吗?

PET/CT检查功能更强

PET/CT检查和CT检查区别:首先,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检查。CT是解剖学显像,PET-CT是以功能显像为主,结合解剖显像。其次,原理不同,CT检查在于机器发出射线,穿过人体,在接收器显影,利用计算机断层显示。PET-CT在检查之前会给受检者注射含同位素的要素,机器不发射线,人发出射线,机器只是采集射线。

PET/CT其实是包括了CT检查的,而且还有另外一种特别强大的功能——PET有确定细胞代谢能力的功能,PET检查也是现有的一项检查项目,功能是利用细胞代谢能力差异来鉴别被检查部位的性质。PET/CT检查技术能够有效的将pet和ct融合在一起,发挥两者的长处,是一项先进的全身检查技术。这样锦上添花的一个设备,也就具备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肿瘤疾病的适应症、心脏疾病的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症,例如癫痫病灶的探测和帕金森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PET/CT可以间接延长肿瘤患者生命

目前,PET/CT是对癌症诊断、分期、疗效评估非常好的影像学手段。

“我们医院有个很鲜明的一个例子,某位医生在PET/CT装机试机的过程中,平时身体健康的他,经PET/CT检查竟然发现直肠黏膜下的浅肌层有一个早期的直肠癌,后来通过手术成功切除。开刀的医生都惊叹:‘我们从来没开过这么早期的直肠癌,连浅肌层都没累积!’所以这样的病人愈后效果好,因为治疗癌症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宋主任说道。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功能, PET/CT检查在临床中就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还真没有其他检查项目可以全面分析全身主要脏器肿瘤病灶位置、形态、良恶性等情况。PET/CT可以提前发现早期肿瘤,对于肿瘤病人可以帮助找到原发灶及全身转移灶,用于术后复查也很常见。让医生可以更详细地了解病情,可以采取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改善治疗效果,不但能够更长远的维持生命,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PET/CT为健康体检“侦察兵”中佼佼者

PET/CT是核医学的主要成像设备,它是一种临床上先进的无创功能检查方法,通过显示人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可以达到细胞和分子诊断水平,反映生理、病理和功能变化,并能在一次检查后显示全身功能代谢情况,并与CT解剖结构图像精确结合,进行精确定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接受PET/CT检查,也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认可和推广。

PET/CT辐射大吗?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CT,核素18F的半衰期约为110min,由于其生物检测灵敏度高,所需的化学量很小。检查后,多喝水可以加速排泄。次日体表辐射水平接近自然本底水平,因此对患者是安全的,PET/CT中的CT检查通常是低剂量CT。那么常规的体检需要做PET/CT检查吗?

宋主任表示,PET/CT体检是一项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检查项目。目前,PET/CT在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食道癌、结肠癌、胃癌、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等的诊断已有肯定的价值。美欧诸国均已将PET/CT治疗检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其在肿瘤诊断方面独具优势,也被用于对健康人进行防癌体检,并日益受到追捧。近年来,我国PET/CT设备增加很快,大型三甲医院和部队医院都相继开始配备该检查项目。

PET/CT设备及维护决定了价格

PET/CT检查分为全身检查和局部检查,国家对于PET/CT费用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要求。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以及其他的各种原因,因此不同地区PET/CT的费用也不尽相同。上海地区的费用统一:全身7000元,局部4000元;北京地区:全身约为9000-13000,局部6000-10000;其他地区的费用和北京相似。

宋主任介绍,价格贵的根源就在于PET/CT设备的制造成本是高的,PET/CT设备也是有使用年限的,而且受检查者检查时使用的药物价格也很贵,并且由于需要注射示踪剂的特点决定了检查病人的时间成本也比CT要慢得多,还有,PET/CT一次检查就包括全身所有部位,这些都无形中提高了检查成本,所以就不得不通过提高检查价格来维持PET/CT中心运作。

从表面上看,PET/CT的费用确实要高出常规检查不少,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很多人看了这个价格确实对PET/CT望而却步,但是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PET/CT检查,就相当于给后面的治疗增加了一把“利剑”,可以更好更快的治疗病症。

(图片来源:世界医疗网)

“与时间赛跑”——影像科医生要超越影像

影像检查诊断可以说是临床医师的“眼睛”,是临床治疗和手术离不开的“路标”。而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宋黎涛主任医师和他的团队,则走得更快。他们通过医学与工科的技术交叉,通过大数据图像定量化的影像组学分析,发掘出医学影像中隐藏的信息密码,其结果可以用于对患者的预测,包括疗效预测、愈后预测、肿瘤定性等。目前,其团队先后在脑梗、脑出血、动脉瘤等患者中展开了对影像组学的探索,并发表了相关文章。

众所周知,脑卒中一旦发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及时、准确诊断是保证急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影像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立,旨在为急性胸痛和卒中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快速诊疗,能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卒中中心由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急诊、康复、护理、放射影像科、检验科等多科室联合协作组成,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为卒中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疗通道,实现从患者发病、120转运到入院后影像检查、紧急抢救等过程的无缝对接,第一时间建立起患者生命急救绿色通道。

“智能医疗,影像先行”——AI医疗助推精准医学

人工智能(AI)是近几年各行业最热门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很多应用,诸如肺结节筛查、肋骨骨折、冠脉分析、出血性脑卒中分析等等。

“人会疲惫,但机器不会”。对于影像科医生而言,大量的读片会疲劳,疲劳就会影响状态。而人工智能不受状态、环境等影响。人工智能可以协助诊断医生在几秒钟内快速发现可疑病灶,提高诊断效率与精度,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引进人工智能(AI)筛查软件,目前已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宋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应用系统可以在医疗机构做本地化使用,同时也可用于云端远程使用。如患者胸部CT影像可以由该系统做出同步分析,“秒级”发现疑似病变,为临床节省大量时间,同时可对患者不同时期的胸部CT特征做出定量分析和对比,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进展预测;该系统产品化以后,未来将对医疗机构的CT影像快速诊断以及疾控部门通过对临床机构日常肺部CT检查影像的快速筛查,第一时间发现危及公共卫生安全的相关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专家简介:

(图片来源:世界医疗网)

宋黎涛

医学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本科学历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胸部、腹部影像诊断。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上海学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上海感染与炎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放射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和参与市级课题各1项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本文作者/赵青青 本文摄影/彭小池 美术设计/张丽萍 值班编辑/星炫)

标签: 医学影像 检查项目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