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心理口罩”从容应对疫情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疫情反复 心理专家提示要注意个人心态调整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在最新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心理干预”再次被明确作为治疗方法之一。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公共卫生的挑战,也是对民众心理的考验,突出重点、区别情况,做好心理疏导服务,将各类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让防疫更从容。
疫情突如其来,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大家都在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封闭的生活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不利影响……疫情让人们心理“憋”出了毛病,产生了焦虑、失眠、抑郁、悲伤、愤懑等多种负面情绪。而心理上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人的抵抗力,还会导致盲听盲信盲从,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心理防疫”也是抗疫重要战场,在戴好有形的口罩外防感染的同时,也要戴好“心理口罩”,预防、减轻、控制疫情所导致的心理伤害,减缓疫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疫情之下的诸多心理问题是“堵”出来的,规范心理干预很有必要,也势在必行。心病还须心药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心理咨询中心等专业机构要通过公众号平台、开通热线等方式,线上进行心理疏导,科普防范知识,引导群众正视情绪变化,合理进行宣泄,及时消除焦虑和恐慌情绪。同时,组建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队,积极开展线下巡诊活动,注重因人、因地、因时、因势施策,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确诊患者及家属等群体提供心理测评和疏导等服务,及早化解心理问题。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疫情面前,保持必要的“距离”,并不等于冷漠和互相排斥,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将放大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多一份体谅和理解,多一份人文关怀,同样有助于心理问题疏解。要积极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作用,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创造条件提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心理干预服务,开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引导群众众释放积攒在内心的情绪,推动大众心理健康逐渐回归正常化,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氛围。
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抗疫不只在现实中进行,也在每个人的内心进行。对疫情反复有所紧张,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为紧张自乱阵脚。与其无谓焦虑,不如接纳现实应对变化。要保持内心的乐观从容,相信党和政府、医疗部门能够做好防控工作,不信谣不传谣,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可以通过读书、运动、绘画、聊天、写作、拍摄视频等方式来释放情绪,多找寻生活中的美好。同时,如果负面或紧张焦虑情绪长期无法自主调节,也不能“讳疾忌医”,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幸福感息息相关,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心理干预”不可或缺,持续开展心理疏导服务,提高心理“免疫力”,相信创伤会愈合,裂痕会抹平,必将汇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