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打个喷嚏骨头疼得都要断了,医生竟然让我转去血液科就诊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3-30 21:46:06

2018年年底,刘女士感觉有点腰疼。

她可没当回事。50岁不到的刘女士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在单位负责党建工作,经常写很多材料;平时爱运动,喜欢长跑,一周打三次乒乓球,疼一点想来也正常。这次腰疼本想着也不算大病,于是她去了医院门诊看病,也迅速被诊断为腰肌劳损,做了理疗配合药物一起治疗。

骨头疼痛,却被确诊为血液肿瘤

治来治去,腰反而更疼了,到了3月份甚至加剧到整个胸肋骨都疼,打个喷嚏都觉得骨头要断。理疗科的主任经验丰富,觉得这么疼可能不只是骨头的问题了,就让她做个增强CT与磁共振,结果医生发现骨质破坏了、还有两处压缩性骨折,觉得高度疑似血液方面的问题,于是她又被转到血液科。

图:刘女士历经疼痛科、骨科两个多月的治疗,最后才转诊血液科

在血液科经过骨穿最终确诊,刘女士得的是多发性骨髓瘤。

病如其名,多发性骨髓瘤指的是骨髓中的浆细胞,也就是发育到最终阶段的B淋巴细胞,癌变形成的肿瘤疾病。癌变的浆细胞会释放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称M蛋白)到血液里,对全身组织造成伤害。这种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发现时往往是中期甚至以后;而且免疫球蛋白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其临床表现也有很多种。

多发性骨髓瘤可能破坏骨质,引发病理性骨折,刘女士就是典型案例;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也可能导致肝脾肾肿大,出现蛋白尿;还可能出现淀粉样改变,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比较常见;甚至可能侵蚀神经系统,导致肢体瘫痪、嗜睡、复视、视力减退。

所以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经常都是去对症的科室首诊,肾内科、骨科、心内科、神经内科都有,甚至辗转许久才来到血液科,刘女士这种转来转去的情况并不罕见。在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2%~15%,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第二高的血液恶性疾病,但绝大部分病人直到被确诊那天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它。

刘女士确诊之后,医生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她,而是先请了她丈夫进办公室谈;不过一般人一见到这架势也知道情况不乐观,瞒着可能反而不好,所以她丈夫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后医生也跟出来了,三个人一起谈。谈着谈着,刘女士心态有点崩:“你们说这叫血液系统的癌症,怎么就得癌症了呢?我平时也没少锻炼啊?不还一周三次乒乓球加长跑的吗?”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可能跟遗传基因有关,也可能跟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或大剂量辐射有关,具体是哪种并不能完全确定。不过医生确定的一点是,刘女士的病能治,这让她宽心不少。刘女士根本没太多时间崩溃,需要立即开始抗癌之旅。

字面意义的“躺了一个月”

抗癌之旅的第一步是搬病房,刘女士正式入住血液科病房,并在这里躺了整整一个月。这是字面意思上的“躺了一个月”,床都没法起。首先她的脊椎上发现骨折,医生不让她起床;其次腰背疼得厉害也没法起床,只好请了一名24小时护工,负责她的吃喝拉撒。而且她还得接受化疗,副作用可不小,没力气又没食欲,脚皮都大把往下掉。 疼的难受时,只好吃上止疼片。

图: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郭静明主任为刘女士讲解病情

家里有过住院病人的都知道,住院不仅病人受罪,家里人也会跟着累。治疗期间,刘女士丈夫跟着衣不解带在医院待着。他本身身体就不是很好,这下连续陪护了几个月,有一次楼上楼下跑,突发心梗,好在抢救及时恢复得还不错。

就这样在止疼片与化疗的交织中,刘女士度过了最早的一个月,终于能从床上坐起来;然后又过了一个月,一共两个疗程下来才出院回家。四个疗程结束,刘女士不舒服的感觉基本消失了。

同大部分血液恶性肿瘤一样,多发性骨髓瘤是难以彻底根治的。有些病人会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病人都需要终身服药。刘女士就是这情况,2020年6月她做了移植,但后来在服药上有些懈怠,曾经有三个月没有吃药,2021年6月很不幸地复发了。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不仅是身体上受累,在精神上更是很大的打击。刘女士刚诊断复发时想了很多:觉得前面那么多苦都白吃了,罪都白受了,觉得自己这个病肯定危险程度很高,这么快就复发,心理上感到绝望……疫情期间入院治疗不方便,还好有口服药的选择,遵医嘱坚持规律服药,逐渐控制了病情。

规范治疗,万分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在我们寻访到的三位病人里,53岁的刘女士是最年轻的一位,另外两位是78岁的聂先生71岁的范先生,他们的确诊也没少折腾。

在2018年五六月份,聂先生觉得颈椎老是疼,跑医院按摩治疗了一个多月,效果始终不明显他也没放心上,就拖着了。越拖越疼,到2019年10月他一伸右手够东西右肋骨就疼得厉害,就好像身体内部受伤了一样,去胸科也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又过了一个月,有次他腿站直了够东西,忽然听到“咔嚓”一声,发现有两根肋骨随着呼吸起伏特别明显,还疼得厉害,目测是骨折了。骨科大夫有经验,给进行处理后建议他去血液科看看,做完检查就确诊了。

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是三种药或四种药联合用,各有各的顺序、各有各的周期、各有各的作用。聂先生治疗期间,早上八点吃一种,下午五点半晚饭时吃另外两种;有些药是抑制M蛋白的、有些是提高免疫力的,还有些是补钙增强骨头营养的……

78岁的聂先生愣是把它们都记在心里,在采访中一点点精确背了出来。他自己说:“这个病是个慢性病,治疗配合医生治疗,医生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就好了。”这种对医嘱的依从性在病人里属于特别好的,他自嘲道,“这叫久病成医”。除了吃药,他别的方面依从性也很好,有时候需要配合大夫抽骨髓化验,很多病人疼得直叫唤,他不仅一声不吭,还安慰大夫说不疼。整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都特别喜欢他,觉得他很有正能量。

相比之下,71岁的范先生弯路走得很少。他一直有糖尿病,在2021年6月份忽然觉得全身没劲去医院复查,结果查出肌酐有点高,就去了肾内科。肾内科用药很快把肌酐降了下来,却死活找不出肌酐升高原因。主治大夫建议他转个科室找出病根,于是转到血液科,做骨髓穿刺确诊了。

图:范先生定期去医院复查

范先生是幸运的,家里很支持他治疗,从来没有因为经济问题发过愁;他自己心态也特别好,生活习惯都维护的很好,饮食健康、烟酒一律不沾,同时饭后会遛弯半小时到一小时,还经常读唐诗宋词,甚至自己还创作一些,这些对他疾病的康复有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有个特点是需要长期治疗,而且过程中可能需要换药。范先生2019年确诊后,到现在换了至少三种药。好在过去几年多种新药获批上市,最终医生建议他使用一周吃一次的口服治疗方案,大大减轻了他购药的折腾程度。

范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低,只要能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总有一天多发性骨髓瘤会成为慢性病,病人能够与它长期共存,并最终战胜它。

刘女士的医生也会给她科普,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就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医生能做的就是用药物把它控制住。所以病人用药一定不能间断,一定要遵医嘱规范用药。

跟多发性骨髓瘤抗争两年多,刘女士在医嘱基础上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规律。“定期复查,有复发苗头的话尽早的发现,尽早遵从医嘱调整用药,治起来就简单一点”,她说到,“等它全面复发的话,治起来很棘手,危险程度会增加一些。”

她目前已经能够基本不依赖别人,平时做做饭、出去走走都是没问题的。刘女士最大的愿望就是生活上完全能够自理,不给家人、小孩增加负担,希望能看到第三辈,帮孩子带带孙子、享享天伦之乐。聂先生则希望自己的乐观故事能鼓励更多的病友,共同战胜疾病、减少复发几率、保持身体健康。

图:经过规范化治疗,刘女士已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相信他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每年的三月也是国际骨髓瘤关爱月,我们也有幸采访了这几位热爱生活、抗击多发性骨髓瘤的勇敢战士,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建立对骨髓瘤的科学认知,不要产生畏惧心理,积极规范治疗。

最后,我们通过视频短片,一起来了解一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刘女士的抗癌故事。

医生点评

孙春艳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髓瘤亚专科负责人

得益于新药的不断出现,多发性骨髓瘤近些年来治疗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以往没有新药的时候,其中位生存期不过两到三年;现在这个数已经能提升到六到八年。经过标准治疗以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整体有效概率可以达到80%到90%,已经进入慢病控制模式。特别是像刘女士在病人中属于比较年轻的,身体条件也好,治疗有效的概率是很高的。

而且随着药物研发向前推进,服药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患者是老年群体,疫情期间买药已经很艰难,老人出去买药更难,还好现在也有口服的治疗方案,给他们减轻了许多负担。

希望所有的病人都能够规范治疗,该按时吃药就按时吃药,该定期复查要定期复查,这样一旦病情有反复、出现微小病灶,医生和病人就能配合,把病灶消灭在萌芽期、扼杀在摇篮里。

孙春艳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髓瘤亚专科负责人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周小黑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部出品-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定期复查 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