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与厌食同时存在?追求极端刺激?当心是双相情感障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实习生 林姝含 通讯员 宋易倩
图/视觉中国
“天才与疯子仅一线之差”?这句广为人知的俗语,形容的正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然而,双相情感障碍并非专门找上“天才”。时而抑郁,时而躁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很容易被误诊漏诊。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徐贵云提醒,尽管目前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未明,但多项研究显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且25岁以下青少年高发。若有出现贪食症与厌食症同时存在、追求极端感官刺激、作息昼夜颠倒,这些都是需要特别留意的“预警信号”。
易误诊漏诊!25岁以下青少年高发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双相障碍,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有多少人正在遭受双相障碍困扰呢?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主持的最近一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就全国范围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大约是0.6%;而2011年一项全球11个国家参与的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的数据显示,广东地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达1.5%。两个数据之间为何会如此大的差异?徐贵云表示,这正是双相情感障碍值得被重视之处。
青年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人群
“双相障碍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差异都比较大,这是因为一来双相障碍识别较困难,常与抑郁混淆,容易误诊漏诊。此外由于双相障碍患者普遍存在更大的病耻感,生怕被‘标签’后对生活带来不便,对于求助专科医生倾向于过于谨慎。因此学界一般认为,流调数据被严重低估。也因此,了解双相障碍的预警信号,对患者本人和家属很有必要。”徐贵云说。
理论研究发现,双相障碍的遗传度可高达80%。2010年开始,徐贵云团队进行的一项持续随访10多年的研究,对于父母有一方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200多例8至25岁广东地区青少年进行筛查,在去年随访时,这些孩子中已有10多人罹患双相情感障碍。“该项研究目前尚未有明确的阶段性结论,但同样提示了遗传相关人群,应更留意双相障碍的预警指征,并且需要及早预防和早期干预。”
徐贵云表示,因此,对于比较明确有情感障碍家族病史的人,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如果在青少年年龄段就出现失眠、焦虑、情绪起伏大,甚至出现抑郁症的一些症状,或存在恐高、恐惧动物、恐惧社交等心理障碍,出现如酒精依赖、行为成瘾、追求极端情绪及感官体验等问题,就属于需特别注意的预警信号。
此外,由于25岁之前是双相障碍的高发期,因此即使没有明确的情感障碍家族史,若青少年出现了上述预警信号,或是明显情绪不稳定、持续兴奋等精力过度旺盛等一些轻躁狂的症状,家长也需特别留意。
贪吃与厌食同时存在?追求极端感官刺激?注意“预警”信号
除了情绪起伏大、成瘾、恐惧等早期症状,徐贵云表示,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未发病时,部分脑区已有出现损害,因此,一些认知功能的缺失,如对空间的记忆较差、反应速度比同龄孩子慢等,也可能是“预警”。
偏好极端体验,是许多人容易忽视的一个信号。“比如同时患上贪食症与厌食症。”徐贵云说,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追求极端感官体验,见到美食会不受控地吃太多,容易肥胖,这种肥胖不仅存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风险,也有可能造成大脑认知功能的损伤。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贪食肥胖后,又极可能存在心理负担,从而催吐、节食,患上厌食症,陷入恶性循环。
暴饮暴食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信号
此外,若存在失眠等睡眠障碍,尤其出现昼夜颠倒时,都应引起格外关注。徐贵云表示,“尽管现代生活模式变化,喜欢熬夜的年轻人增加,但目前很多研究反映,相比早起早睡的百灵鸟型人,作息时间昼夜颠倒的夜莺型人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焦虑等问题,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昼夜颠倒不是一个正常的作息和生活状态,尤其对于并没有夜班需求的学生,建议尽早调整过来。”
尽早干预科学防治,可阻断或延缓发展
双相情感障碍并不可怕,尽早干预,科学防治,可以阻断或延缓病情发展。据悉,目前我国已加入国际双相障碍学会,国内的诊治水平与国际先进发达国家处于同步水平。
徐贵云介绍,目前防治双相情感障碍有三大建议:一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持正常规律的生活节律;二是坚持运动。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表明,运动对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大有裨益,对人体大脑的发育、认知功能的改善以及提高睡眠质量等有明显好处;三是如果双相障碍的症状已对人的社交、生活产生实质性困扰,需要及早到精神科专业机构找专业医生诊治,可针对性进行心理治疗、情绪管理和规范用药的综合治疗。初步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提示,早期识别,早期干预,能够预防或推迟双相情感障碍发病。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双相情感障碍防治
目前规范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三大类:一是情绪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二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利培酮、鲁拉西酮等;第三类则是抗抑郁药,青少年需谨慎使用。“在早期,有时仅凭前两类药物中某种药物的单一用药,就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发展。”徐贵云提醒,所谓规范用药,就是要到专业机构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治和药物治疗,一旦用药需要持之以恒,不要随意自行中断。“规范的药物治疗是情绪管理的基础,只有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此后的情绪管理才变得可行。”
回归社会有利于情绪管理,呼吁社会减少歧视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情绪管理既是预防手段也是治疗手段。对于已出现预警信号的人,患者本人应注意自行控制情绪、饮食以及规范作息时间,克服某些情绪泛滥的状况。此外,患者应终生戒烟戒酒,因为酒精容易让情绪失控,而烟对药物的疗效存在不良影响,对患者的情绪也会造成困扰。
情绪管理也需要社会的参与。徐贵云呼吁,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青少年,学校和社会应尽量减少歧视。在疾病早期或症状不严重没有自伤和伤人风险时,建议尽量不要休学,一旦病情好转应该让其尽量回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中,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律、社会参与感、自我价值感以及规则意识。
对于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应如何正确对待?“既要把他当成一个病人,又不要把他当成一个病人。”徐贵云说,既要督促患者接受规范、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又不要过度保护,要让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尽量让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但当患者做出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时,家人则应及时联系专业机构,送院治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