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进入4月这些疾病不得不防
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黄凤桐)4月我市天气虽回暖,但由于早晚温差较大,仍适宜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传播。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继续重点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还要注意预防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
一、呼吸道传染病
日常预防措施:
1.加强个人卫生。经常洗手,特别在触摸口、鼻、眼之前,或触摸扶手、门把手等公共设施之后;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之后彻底洗手。
2.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峰期,避免前往人多拥挤或空气流通欠佳的公共场所。
3.增强体质。均衡饮食,经常运动,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
4.若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戴口罩,并注意适当隔离。
1.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可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截至目前,我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数百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高于我市历次疫情规模。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应时刻绷紧防范之弦,务必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全程接种疫苗”等新冠肺炎相关防控措施。
预防措施:
1.规范佩戴口罩。戴口罩对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均有效。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时均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特别是当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需要就医时,必须全程佩戴口罩。
2.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回家后要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并用流动水冲洗。
3.常通风。保持工作生活场所通风和卫生清洁。
4.一米线。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与人接触时,保持“一米线”安全社交距离。
5.接种疫苗。广大市民应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积极配合全程接种疫苗以及加强针。尤其是60岁以上无禁忌症的老年人更有必要接种。
6.安全食用进口冷链食品。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确实需要购买的,应在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手续齐全、检测合格的进口冷链食品。同时,选购时,做好自我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冷冻食品;加工时,应煮熟煮透,勿生食;加工后,要保持通风消毒,建议对可能接触到进口冷链食品的厨具、炊具及时清洗消毒。
7.正确处理国际包裹。接收包裹时,尽量采用无接触交接,全程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对外包装和物表进行消毒,待所有消毒工作做完以及接触物品后,及时做好手部消毒,以严防新冠病毒“由物及人”传播。
8.及时就医。有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不适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的正规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并告知发病前14天旅游史、居住史,以及与有发热等症状人员的接触史等。
9.密切关注官方媒体发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轨迹信息。与相关时间、地点等有交集的人员要立即到附近的核酸检测点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去检测的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要主动向所在社区或单位报备相关情况,配合社区进行集中隔离、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如期间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时,立即向社区报告并及时配合排查。
提醒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居民:
1.封控区内所有居民务必严禁出户,管控区内所有居民原则上严禁离开小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防范区内所有居民原则上非必要不离开防范区。
2.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居民应积极配合进行核酸检测,落实应检尽检和检测频次要求。在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采样时,要有序排队,务必严格落实“一米线”要求,不扎堆、不聚集、不交谈,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可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容易在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建议12月龄以上水痘易感者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目前水痘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由市民自费接种。
2.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如突然发热(部分水痘患者并不发热),并出现皮疹、疱疹,应及时就医。
3.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与其他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手;打喷嚏和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保持充足睡眠,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晒太阳,经常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二、肠道传染病
日常预防措施:
1.勤洗手。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2.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3.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也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如果一定要吃,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4.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6.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老鼠、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7.有病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 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甲肝
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一般自每年的12月开始上升,次年2月、3月份达到高峰,随后会呈现下降趋势,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若含有病毒的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暴发流行。
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是预防甲肝感染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孩子在满18月龄时应接种甲肝疫苗;甲肝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及40岁以下的人群均为甲肝的易感人群,这类人群可到预防接种门诊自愿自费进行甲肝疫苗接种。
2.要保护好农村及城市的自备水源,严格饮水消毒制度,不喝生水,预防水型甲肝暴发流行。
3.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分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4.不食用未煮熟或未经深度加工的近海产品,尤其是海产贝类。
三、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贮存宿主主要是鼠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的3-5月为我市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高峰期,多发生在鼠出没的农舍、仓库、农贸市场及环境较差的场所。
预防措施:
1.注意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及时做好环境卫生,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2.注意饮食卫生,被鼠类咬过或被其排泄物污染过的食物一定不要再食用。
3.高危人群可以接种疫苗预防该病,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
4.一旦生病要及时到正规医疗单位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