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同时须防“抑”,守护你的心灵绿码
目前全国各类疫情相关消息迎面而来,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可能昨天还自由自在的你,今天就要居家隔离,不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一些情绪问题也随之而来。
那么疫情期间,我们会产生哪些负面情绪呢?
1. 焦虑不安:主要表现为紧张、担心、烦躁,每天感到心神不宁,忐忑不安,胡思乱想,担心自己及家里人会不会被感染,同时不断关注疫情新闻,反复搜索相关疫情的内容;情绪变得不稳定,发脾气,甚至出现心跳加快、口干、出汗、胸闷、出气不赢等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2. 恐慌害怕:开始一看新闻就高度紧张,总是害怕自己出门会被感染,整天惶恐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有的人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甚至将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出门全面“武装”,戴手套包裹全身,害怕被传染;一有不舒服就反复拨打求助热线或到医院就诊,要求做核酸确诊或隔离。
3. 抑郁绝望:看着全国每天新增的确诊人数,开始觉得这是绝症,看不到希望,人变得悲观,高兴不起来,易哭泣,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甚至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食,夜间失眠、疲乏等症状。
4. 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日常行为过度或不足。有的人群为了预防新冠,不断关注手机,时刻刷屏,害怕错过任何消息;有些人整天惶恐不敢出门,反复洗手,不敢说话,担心飞沫传播病毒,为此感到痛苦不已。
受到以上情绪困扰的小伙伴们,不要慌。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杨栋主任医师教大家进行自我情绪疏导
1. 首先正确认识疫情信息,做好自我防护:通过官方媒体,学习新冠肺炎防护指南,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不轻信传言。正确学习科学防疫知识,外出做好自我防护: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减少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公众聚餐等。
2. 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坦然接纳负面情绪:疾病的爆发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及一些消极情绪是正常反应,不需过于紧张害怕;如出现异常情绪,学会自我识别,并可尝试接纳,正确应对,自我调整,让负面情绪归零。
3. 积极与专业人士沟通,加强亲友联系:当我们碰到无法调整的情绪时,可尝试与专业人士咨询或与亲友电话、微信交流,学会倾诉,相互鼓励及支持。
4. 维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地维持原有的生活作息及节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及合理饮食;积极生活,可适当尝试室内有氧运动及舒缓音乐调整身心。
杨栋主任提醒,情绪问题、心理问题和疫情一样,都不可忽视,如果自我调节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积极寻求心理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
供稿: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心身医学科 谭容容
编辑:刘禹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