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阳性之后,开始入坑
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 胡万程
“没想到我个大男人,还能测出来两条杠。”
看到试纸结果时,阿斌苦笑了下。他手中的不是验孕棒,而是女友送他的“幽幽管”,一款幽门螺旋杆菌自测棒。
前阵子,阿斌女友在单位体检中被检查出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让他也去做个检查。但阿斌觉得身体无恙,不愿意花100多元的检查费。拗不过他,女友给他买了个自测棒。一检查,显示阳性,这意味着阿斌同样被感染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前阵子,被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纳入了“明确人类致癌物”。这使阿斌和女友的态度变得认真,迅速接受了治疗。
不仅按照处方服用四联药物,也购置了消毒碗柜和一次性碗筷,还在网络上买了“抑幽门螺旋杆菌牙膏”“抑幽门螺旋杆菌漱口水”“抑幽门螺旋杆菌毛巾”等周边产品。
“不看不知道,原来抗菌产品这么多,已然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阿斌感叹道。
01
5.6亿人的“感染病”
幽门螺旋杆菌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
病菌可以通过水源、食物传染,而中国人吃饭不分餐,互相夹菜,所以幽门螺旋杆菌在国内的感染率很高。通常家里有一个人感染,几乎全家都会被传染。
根据《2001—2014全国幽门螺旋杆菌调查》,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在40%~90%,平均感染率为59%,全国超5.6亿人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
2021年12月,《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的Meta分析统计了1990-2019年的一系列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流行率的调研数据,作者按照2010年的国内人口数据进行了进一步估算,估计国内约有5.9亿人口携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比如,阿斌是贸易公司的销售员,他女友是互联网公司的HR,两人在外聚餐频繁。这种环境下,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并不奇怪。
感染的人多,但选择根除的人并不多。
除了部分患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腹部疼痛、口臭、恶心、腹胀等症状之外,有约70%的感染者毫无症状,胃部也无任何不适,只是在体检时“恰巧”查出了感染,才知道有这回事。比如阿斌和女友,就在那70%的感染者中。如果不是体检查出,他们并没有任何感知。
但另一方面,幽门螺旋杆菌造成胃部反复溃疡和相关疾病,被视为胃癌的首要原因之一。
据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研究,约1%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发展成胃癌。IRAC将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作为防治胃癌的主要手段,在欧洲推广早期检查与干预。
虽然,胃癌的发生还有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等多重因素,但作为“胃癌大国”(每年病例占全球四成)的中国,约8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即处于进展期乃至晚期。早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实现胃癌的早诊早治有着积极意义。
以胃癌最多见的病理类型——肠型胃癌为例,其发生模式为:正常胃粘膜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如果把胃癌的演变过程比作一列开往悬崖的高速行驶列车,那么幽门螺旋杆菌一定是最佳的列车助燃剂。反之,在上述任何环节,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予以积极治疗,就像给列车按下了制动键,可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今年年初,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的“致癌物点名”,使得幽门螺旋杆菌一时间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防治或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公司,也受此影响,在二级市场表现得异常活跃。
A股中,多家涉及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治疗、预防领域的概念股,年初后均大涨。除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公司外,国投中鲁、均瑶健康、科拓生物等涉足“抗幽”益生菌产品研发的食品饮料企业,也位列其中。
结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及益生菌市场规模,“抗幽”产业似乎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企业推出“清幽菌”“抗幽菌”类产品。
但在医学界专家和益生菌领域专家看来,目前益生菌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治疗中更多起到辅助作用,在根除率方面的作用不是太大,“抗幽”益生菌产业前景和商业价值可能并没有股票二级市场预想的那么大。
02
擦边球
沪深交易所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提问很多,不少家上市公司对此作出回应。根据相关回复情况来看,这些公司业务涉及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药物和检测两个方面。
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及治疗技术上,实际上已经非常成熟。
在检测上,有粪便测试、血清测试、C-13或C-14尿素呼气测试等等方法,A股中不乏上市公司有相关检测产品。
C-13尿素呼气测试
在治疗上,国内市场中已获批上市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药物就有近600种,并且治疗手段也并不复杂,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其他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和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两种。受益上涨的公司中,亚太药业、奥赛康等等,都有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药物。
年初以来,幽门螺旋杆菌概念指数持续走高,科拓生物、亚太药业、均瑶健康、济民医疗等公司,都出现了不同次数的涨停。
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高感染率意味着治疗和筛查市场空间巨大。这也是引发资本市场亢奋的主要原因。
除了本身做检测和治疗的公司以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蹭热点”现象。
阿斌告诉南风窗记者,在网购平台上,他发现了很多支不同品牌标注着“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漱口水等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在调查中,记者注意到,这些产品大多宣称可抑制、预防甚至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一些产品还打出了“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效灭杀99%”“根源灭幽门”“全家适用,无效可退”等宣传字眼。
购物平台上大量的“抗幽门螺旋杆菌”产品
从销售数量来看,这些牙膏及漱口水的销量不少家都达到了10万支以上,可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网红产品”了。评论中也能看到许多买家对牙膏的功效寄予厚望:“希望有用,别传染老婆和孩子。”
这些牙膏普遍标示着“械字号”“医用级”,但根据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牙膏只能按照“妆字号”备案,即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不应该存在按照医疗器械来备案的所谓“械字号”牙膏。
这样的标注,显然有很大的打擦边球嫌疑。
但对于这样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牙膏及漱口水的效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陈述林对南风窗表示,这些产品很有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反而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
陈医师强调,即便牙膏有利于清除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但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还是依靠抗生素去消杀,仅靠刷牙是不可能的。他呼吁要加大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醒消费者理性就医,避免盲从盲信。
03
技术与市场
除了检测和治疗,还有一个庞大的关联市场——益生菌市场,也受到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
有研究表明,部分益生菌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他们会产生抑制菌生长的物质,和幽门螺旋杆菌争夺位置。
之前日本就有一款明治酸奶,号称加了乳酸菌OLL2716株,说是和除菌疗法并用,可以有效地对包括克拉红霉素耐性幽门螺旋杆菌等在内的抗药性菌进行除菌。
据欧睿国际数据,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400亿欧元,中国益生菌市场平均年增速约为15%,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900亿元。在业内看来,益生菌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的大健康市场。
搭载神舟十二号飞船抵达太空的22株“航天菌种”
在此吸引下,近年来伊利、蒙牛、光明乳业、君乐宝、澳优、健合集团、均瑶健康、科拓生物等食品企业,纷纷跨界入局。
比如均瑶健康表示,公司涉及幽门螺旋杆菌领域的咀嚼片、饮品等产品,尚处于产品投入阶段,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仍为乳酸菌饮品。
而科拓生物表也示,近年来公司已经针对部分核心菌株的抗幽门螺旋杆菌功效进行了科学实验和临床验证,并正在申请相关专利,而公司主要从事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益生菌制品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
但陈述林表示:“有的研究认为,使用益生菌可以提高三联和四联治疗的效果,但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单纯使用益生菌可以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发现感染了,还是要遵医嘱治疗。”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某三甲医院消化科医师告诉记者,益生菌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研究很多,医学界对此也有一定共识,但总体上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可能降低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像腹泻之类。主要杀菌的核心,还是用准抗生素。
小红书用户分享的治疗用药
这位医师说,学术界内,其实有关益生菌抗幽门杆菌的论文并不少,但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不多。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产品多属于普通食品范畴,个别产品申请到了保健食品资质,但由于不是药品,不得宣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产品功效并不能保证,比如活菌量够不够、服用方式等,其实对效果都有影响。不少食品所称的实验方法,并不严谨,也存在缺陷。
陈述林认为,以菌治菌是个很好的噱头,但是真实疗效如何,还有待更多的研究与考证。如果仅想凭噱头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和消费者的盲从,恐怕并不是长久之计。
编辑 | 谭保罗
新媒体编辑 | 向由
排版 | 文月
关注南风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