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徐宜厚:中医皮肤科不可缺少的藤类药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4-09 10:47:23
导读:藤类药物如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发挥特殊的疗效?赶紧学习徐宜厚先生的经验吧!
01
藤类药源流
藤类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诸如天冬、木通等五种,开创了藤类药在临床应用的先河。
《名医别录》略有增多,将藤类药归纳于蔓草类范围。
然而,记载品种最多的著作,首推明代《本草纲目》,该书正录23种,附录19种,合计达42种之多。
嗣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进一步将藤类药列为专章,予以详尽论述,给今人广泛运用藤类药提供了宝贵经验。
今人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基础上,临床应用亦颇多创见。
如北京名老中医赵炳南教授从数十年的实践出发,将藤类药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结节性痒疹、血管性疾病等。
上海秦万章教授验方三藤糖浆(红藤、鸡血藤、雷公藤)治疗各型红斑狼疮302例,总有效率达95.4%。
同时,在观察治疗前后实验免疫指标中,发现三藤糖浆对天然杀伤细胞活性有增强作用,对白细胞介素-2、纤维蛋白结合素、β2-微球蛋白、C1免疫抑制剂、CAMP/CGMP等有关免疫指标均有所改善。
特别是近些年来,皮肤科领域对雷公藤曾作过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其中最注目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02
藤类药主治范围
综观古今有关文献,按其藤类药的主治范围,概括为:抗老扶衰、安神益智、诸毒痈疖、风热游丹、血痹斑疹、诸虫蛇咬、刀斧箭伤、恶疮疥癣、杨梅诸痒等。
从皮肤科的角度,笔者通常对下列五大皮肤病,均加用藤类药。
一、结缔组织病
凡见关节痹痛麻木,选用独活寄生汤加石南藤、络石藤、海风藤、清风藤;
肢端苍白冰冷,乃至青紫,选用桂枝黄芪五物汤加红藤、鸡血藤、天仙藤;
咳嗽痰少,偶有胸闷,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忍冬藤、都淋藤;
小便塞滞或不通,选用通关散加万年藤、忍冬藤、红藤;
倦怠或夜寐欠安,选用三子养阴汤加夜交藤,百环藤等。
二、皮肤血管疾病
结节不化,选用泽兰汤加紫金藤、红藤、天仙藤;
肿胀疼痛,选用顾步汤加络石藤、地龙藤、白毛藤;
灼热刺痛,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忍冬藤、红藤、鸡血藤;
紫瘢不退,实证选用犀角地黄汤,虚证选用归脾汤,不论虚实,皆加红藤、鸡血藤、忍冬藤等。
三、神经障碍性皮肤病
剧烈瘙痒,部位在上,选用清风散加清风藤;部位在下,选用三妙丸加钩藤;
老年,选用地黄饮子加鸡血藤、钩藤;夏季,选用变通白虎汤加钩藤、忍冬藤、清风藤等。
皮疹肥厚,状如苔藓,选用当归饮子加夜交藤、络石藤、钩藤、天仙藤。
四、荨麻疹类皮肤病
风团骤起,色红如云片,选用凉血消风散加百棱藤、红藤;
痒重,夜间尤剧,选用逍遥散加钩藤、鸡血藤等。
五、湿疹与皮炎
渗出明显,选用龙胆泻肝汤加红藤、清风藤、石南藤;
结痂或肥厚,选用胃苓汤加钩藤、鸡血藤、络石藤;
继发感染,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忍冬藤、白花藤;
痒剧,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夜交藤、钩藤、红藤等。
总之,笔者的深切体会是,藤类除特有“能循脉络,无微不到”的殊效外,在具体组方中还必须遵循《韩氏医通》所提出:“药有成性,以材相制,味相洽而后达”的原则。
因此,选用藤类药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审证,多数疾病的病位在血脉、肤腠、关节;
二是求因,常见的致病因素有风、热,寒,湿和气血失调;
三是配伍,藤类药味甘酸苦,性偏温居多,方剂配合要有利于藤类药的功能发挥,诚如《得配本草》说:“得一药而配数药,一药收数药之功;配数药而治数病,数病仍一药之效。以正为配,固偶而随;以反为配,亦克而生”。
03
验案举例
例一、红斑狼疮案
胡某,女,28岁。院外确诊亚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三年,强的松每日维持量为15毫克,但其关节痹痛终无缓解。
双膝关节肿胀酸痛,上下楼时更步履艰难。自述心慌气短,倦怠乏力,夜间烦躁虚热难以入睡;脉虚弱无力,舌质红,少苔。
证属肝肾阴亏,难以濡润百骸,致使经络闭阻。治宜甘寒柔润,活血通络法。
处方:干地黄、山茱萸、炒白芍、夜交藤、鸡血藤各12克,石南藤、海风藤、络石藤各15克,太子参、天冬、丹参、寄生、独活、牛膝各10克,全蝎3克(焙黄研末)用药汁送服。
服方7剂,关节肿痛有所轻松,上方又进15剂,关节痹痛基本控制。
继守原方出入调治,三个月后,强的松每日5毫克即可,现在行走自如。
按:关节痹痛是红斑狼疮患者突出病证。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分清标本,其次选准药方。
结合本例而论,鉴于病程日久,阴津耗损,显而易见,故以地黄、白芍、茱萸、天冬等甘寒柔润之品,滋补肝肾之阴;辅以藤类药开瘀蠲痹,共奏正虚得补,邪实被驱,可谓物尽其用。
例二、红斑性肢痛病案
杨某,女,42岁,红斑性肢痛病5年,曾多次用过封闭疗法等治疗,症状虽然一度减轻,但近年内,脚趾灼热刺痛日趋加重,遂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双脚趾肤色紫红,轻度肿胀,扪之局部烘热烫手。
自述站立胀痛、刺痛尤难忍耐;躺下刺痛略减,夜间仍剧,得凉则舒,得热痛甚。
脉细涩,舌红,少苔。
证属阴虚血瘀,经隧不通。治宜育阴、活血、通络、止痛法。
处方:玄参、知母、花粉、丹皮、麦冬各10克,红藤、桑枝、石斛、海风藤,白芍、生地各12克,忍冬藤、钩藤、石南藤各15克,酒洗川牛膝6克
服方5剂,痛减肿消,灼热亦退,又服7剂,诸恙豁然而愈。
按:红斑性肢痛病,类似中医之“血痹”,方用知母、花粉、玄参、石斛、麦冬之类甘寒养阴,阴液得复,郁热得伏;辅以藤类药活血通络直达病所,促使络通瘀化,热痛顿除。
例三、老年性瘙痒病案
徐某,男,71岁,从1976年以来感觉皮炎发痒,日见加重,曾用过钙剂,痒感并未控制。
检查:胫前和躯干可见线状抓痕,少许糠秕状鳞屑和点状血痂。
脉细数,舌质暗红龟裂,苔薄黄。
证属阴虚血燥,经气不宣。治宜滋阴润燥止痒法。
处方:夜交藤、钩藤、鸡血藤、淫羊藿、当归各12克,女贞子、干地黄、丹参、玄参各10克,生龙牡15克
服方3剂,痒感明显减轻,又进原方5剂而愈。
按:剖析病因,多由肝肾阴虚而生内热,热胜灼阴,肤失濡养,经气阻滞,故肤干燥痒。
方用鸡血藤、地黄、玄参、女贞子以滋养肝肾之阴;辅以夜交藤宁心安神,更助钩藤熄风止痒之效;当归、淫羊藿、龙牡既制甘寒之腻,又能补阳,助藤类药宣达经气,这样肝肾之虚得补,肤腠经气得宣,不治痒而痒感自除。

标签: 红斑狼疮 红斑性肢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