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程中出现多汗,四肢逆冷,恶寒,沈脉,心音微弱,血压下降的场合。 2. 呕吐、下痢伴见手足冷,腹痛、腹满,脉沈弱,舌苔白滑的场合。 3. 关节的剧烈疼痛、局部肿胀,肌肉拘挛,运动受限,四肢逆冷者。 4. 患慢性疾患,或年老体弱,有下半身冷,腰酸膝软而无力、或冷痛,足背浮肿,夜尿,频尿,畏寒,脉沈弱等症者。 5. 慢性肾炎,心功能不全而伴全身机能衰弱症状,并有浮肿者。 |
3. 脉微弱(脉形极细,按之若有若无),沈浮(重按至骨方能按到),细弱(脉细如丝,无力),或脉突然浮大而空软无力。(附子脉) |
1. 患者神识虽然清楚但精神非常疲惫,经常想睡觉,但睡不熟,呼之即醒,状如朦胧。也有些患者但见疲惫貌,诉说病情时有气无力,或思维较慢。
2.比较:以下为实热证石膏证:身热、大汗、烦渴、舌干。黄连证:身热烦躁、不眠、舌红苔黄腻。大黄证:身热便秘、舌干焦。
1. 脉微弱、沉、细软、或脉突然浮大而中空软弱无力(附子脉)。 2. 畏寒,四肢逆冷,尤其是下半身及膝以下清冷不温。 4. 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舌苔白腻或灰腻,或干腻、或白滑(干姜舌) |
1. 四逆汤方证的识别以 附子脉、四肢厥冷、干姜舌为重点。 | |
| |
| 3. 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苔多白滑或白腻。 | |
阴证: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兼见口润不渴或喜热饮而不多,口气不蒸手。阳证:身轻恶热,张目不眠,声音洪亮,口气臭粗;又兼见烦渴喜冷饮、口气蒸手。4. 范中林用四逆汤重视舌象,其舌质多淡或淡红、暗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灰腻、白滑。外观特征:形体偏胖,肌肉偏松,皮肤干燥,面色晦暗或暗黄、缺乏光泽,或有浮肿貌,目精无神,精神萎靡,面带倦容,唇色暗淡干枯,舌质胖淡而暗,苔白润,腹饥松软,按之无力。 好发症状: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是下半身冷,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而喜热饮,小便清长。 |
《伤寒论》加人参均在大汗、大下之后,患者出现脉沈迟、微弱,身体疼痛,舌上干燥、渴感明显等症状。3. 身体困重,嗜睡,四肢沉重疼痛,腰痛,关节活动不灵活。 |
临床上只要有以上二、三项症状,并见以下指征者,可以使用真武汤。1. 精神萎靡,倦卧欲寐,畏寒感,四肢冷,尤其是下半身,膝以下清冷。 |
2. 芍药是治疗腹痛、脚挛急的药物,常与甘草同用。3. 真武汤证是附子证加小便不利、浮肿、腹痛、腹满等症。 | |
| |
| 附子证伴有水饮证,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腹满腹痛、四肢沉重疼痛等症。 | 桂枝证伴水饮证,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气上冲胸、心下逆满等症,且发病甚急,常因为精神刺激诱发,过则相安无事。 |
1. 心下痞,或上腹部胀痛,大便不通或里急后重,心烦乱甚或昏厥,舌苔黄腻。 2. 恶寒汗出或额上冷汗,肢冷,脉沈微弱或血压下降。 |
本方证一方面是腹满、上腹部痞满胀痛、大便不通或里急后重、心烦乱、舌苔黄腻的大黄黄连证;一方面则是恶寒四肢冷,出冷汗,脉沈微弱的附子证。1. 呕吐物、唾液、痰液、大便、尿液清稀,无恶臭。 4. 舌质淡或淡红,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干姜舌)。 |
1. 属于里寒证。里证指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为主,寒指机体新陈代谢低下,临床表现为呕吐物、泻下物清稀无臭,痰液如水样,患者恶寒喜热,面色青黄,肢冷身寒,声低气微,舌淡白,苔白腻。1. 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 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 |
1. 甘草干姜汤:治疗里寒证的烦躁、吐逆、及肺中冷、眩晕、多涎唾。2. 附子理中汤:加附子,治理中汤证兼见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为弱者。3. 连理汤:加黄连,治理中汤证兼见烦躁、心下痞痛、舌红苔黄腻、唇暗红者。4. 桂枝人参汤:加桂枝,治理中汤证兼见自汗、身痛、恶风者。5. 枳实理中丸:加枳实、茯苓,治理中汤证伴见腹胀满拒按者。6. 治中汤:加青皮、陈皮,治理中汤证兼见胃脘胀气者。2. 理中汤证伴见自汗、恶风是常见的,自汗中有一动即汗出者,也有入夜汗出者,还有仅见恶风肤润而无明显出汗者;自汗者大多恶风,对风冷过敏。 | |
| |
| 2. 泻下物无恶臭且清稀,虽然有汗出而恶风肢冷,患者精神萎靡,声低气馁。 | |
1. 腹痛、腹胀较剧,呈阵发性,或见有肠形,或闻及肠鸣,多伴呕吐。 |
本方证多见于体型肥胖及久居阴冷潮湿环境的患者,平素身体困重,关节肌肉易于酸重,易浮肿便溏,舌苔白。一旦发病多有眩晕、腰痛体痛、腹泻腹满、浮肿、动悸等症。2. 大部分患者伴见四肢发冷、畏风、易感冒、下肢浮肿、小便少,自觉身体沉重,动作不灵活。3. 有时并不表现为明显的自汗,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素出汗比较多,稍加劳动,即易出汗,或曾有自汗、盗汗史。4. 比较:桂枝证自汗的同时,常伴有发热或身热感、失眠、头痛、动悸等。桂枝体质多体瘦而肌肉坚紧,而黄耆体质多肌肉松软而浮肿。外观特征: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缺乏光泽。肌肉松软,浮肿貌,目少精彩,面色无华。腹壁软弱无力。舌质淡胖,苔润。 好发症状:平素易出汗,畏风,遇风冷易过敏,或咳嗽气喘,或鼻塞,易感冒。大便稀溏、不成形、或先干后溏。食欲不振,易腹胀满。易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 |
2. 黄耆主浮肿而自汗,白朮主浮肿而小便不利,防风主畏风而身痛、头痛等。 | |
| |
| 2. 黄耆体质的皮肤比较细腻,肌肉松软,平素易汗。 3. 病程长,往往反复发作,多半畏风、疲劳感、浮肿多见于下肢。 | 2. 麻黄体质的皮肤比较粗厚,肌肉结实,看上去偏暗,平素少汗。 3. 病程短,并有口渴、身热等热象,浮肿往往是全身性。 |
1. 肢体无力,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
2. 尊荣人:黄耆体质,平时缺乏运动,体型肥胖,肌肉松软,身体困重,易出汗。3. 黄耆、芍药、桂枝同用多用于治疗汗出、身重者。本方亦必有汗出、身体重、小便不利、浮肿。4. 本方汗出有白天虽然未运动、或气温亦不高而自汗出者,亦有入夜汗出湿衣者。汗色常见色黄。5. 本方证以身体不仁为主,患者诉说肢体酸痛、关节不灵活、遇风冷症状加重,可有轻微疼痛但主要是酸麻;如一身尽痛、关节变形肿胀者,则非本方所能治,应当在麻黄类方或桂枝类方选择适合方剂。2. 易自汗或盗汗,形寒恶风,面色萎黄,身体重或有轻度浮肿。 |
1. 面色萎黄呈贫血貌,体型瘦长或昔肥今瘦,舌淡红,舌质嫩,苔薄白。 2. 自觉发热或恶风寒,全身倦怠感明显,有轻微的胸胁苦满,手足冷,自汗恶风。 3. 或内脏下垂,或子宫下垂,或脱肛,或腹泻,或便秘,或腹痛,或头痛,或头晕,或浮肿,或小便不利。 |
| |
| 2. 体力偏于低下,面色神情明显虚弱枯悴。黄耆证如浮肿、尿量减少、贫血、肌无力、全身倦怠感明显。 | |
| |
| 以浮肿、自汗、身体重、无力感、慢性腹泻、食欲不振为特征。 | |
3. 舌质多淡胖,成紫黑色;或有瘀斑瘀点,脉沈缓、细涩。 |
2. 气虚证:黄耆证的自汗而浮肿或麻木不仁而虚浮是必见的。3. 瘀血证:舌质多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血液黏稠度增高。 | | |
| |
| 1. 黄耆证比较突出,症状多肢体运动或知觉异常,同时伴有自汗、浮肿。 | 1. 桂枝证加瘀血证,见下腹痛、拒按、头痛、面红、妇人月经不调。 | 1. 柴胡体质加瘀血证,见胸胁苦满、上腹部胀痛等。 |
外观特征:体型略胖,肌肉比较发达或偏松,肤色黄或淡黄色、或浅黑色,皮肤较粗、较干燥,平时不易出汗,身体比较壮实。血压不高。唇暗或紫红、舌体偏大,舌质淡红,口不干、苔白。好发症状:易闭汗或汗出不畅,易受寒,易喘,易鼻塞流清涕,肌肉酸重感,全身倦怠感,感觉不敏感,心下部重压感或腹胀,头重感,有浮肿倾向。比较:若体型消瘦、肌肉坚紧、面红赤、身热多汗、舌质红,或血压高、心动过速者,麻黄及麻黄剂要慎用。1. 恶风是风冷过敏、遇风则自觉怕冷,若覆被或移至温暖处则没有这种感觉。恶寒是体温升高前的寒冷感,虽覆被加衣不解,而且通常伴有发热。2. 桂枝汤证自汗,患者皮肤湿润;麻黄汤证无汗,患者皮肤干燥。4. 头痛身痛:麻黄汤证患者在恶寒发热同时,往往诉说周身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有的尚感到腰部特别酸痛。5. 类方:麻黄加朮汤:治麻黄汤证兼见浮肿及肌肉酸重的关节炎、肾炎、感冒。但对体型偏胖、皮肤较白的中老年妇女,常因关节痛、浮肿、肌肉酸重而误诊为本方证,临床需注意。(可参见黄耆类方)6. 禁忌:对疮家、淋家、衂家、亡血家、表虚自汗、脉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者禁用麻黄汤。2. 精神萎靡,倦怠感明显,面色晦滞而缺乏光泽,手足冷。2. 本方对体质素弱的老年人及病后体弱者的感冒,以整个背部自觉难以名状的畏寒为主要特征的患者疗效颇佳。1. 咳喘,痰液呈水样或黏液性,量较多,或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 恶寒,特别是背部有显著的冷感,发热或不发热,平时无汗,咳喘时可有汗出。1. 痰与鼻涕的性状在本方证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其痰液、鼻涕等分泌勿必须是量多清稀,成黏液性的,或如水样。同时舌苔白滑,黏液满布。1. 局部:皮肤无热感,色苍白、或紫暗,漫肿无头,按之或坚硬如石、或空软如絮,自觉不甚疼痛或不痛、或麻木、或酸楚。2. 全身:精神萎靡,或畏寒喜温,或腰脊空痛,或气短喘息,或阳痿阴冷,皮肤苍白松弛憔悴,枯瘦,贫血,不口渴,小便清长,脉沈迟细,舌质淡嫩。阴疽临床表现为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不热,患者面色无华,喜温,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脉沈缓或迟或细。发热或自觉热感,易出汗,甚或自汗,恶风,对寒冷感觉敏感,关节痛。自觉腹部有上冲感或搏动感,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
1. 发热大多是低热,或仅仅有自觉的热感,同时伴有出汗、恶风、怕冷。外观特征:体型偏瘦;皮肤比较白,纹理比较细;肌表湿润,肌肉较硬;腹部多扁平,腹肌比较紧张;目有神气,唇淡红或暗;脉象常浮大,轻按即得:舌体柔软淡红或暗淡,舌面润,苔薄白。 好发症状:易出汗,或自汗,或盗汗,或手足出汗;对寒冷、疼痛及心理刺激敏感;易伤风感冒,易腹痛,易心动悸,睡眠浅或多梦,易便秘,易肌肉痉挛。 |
桂枝舌:桂枝体质舌象大多表现为舌质暗淡、暗红,甚或紫暗,但质地柔嫩而润泽。3.脉浮,或虚、或缓、或数、或大而无力,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 |
1. 自汗:是指自动汗出,虽天气不炎热,也不运动,也未服发汗药物而依然汗出者。2. 恶风:只对风冷过敏,在温暖的居室或多加衣服可以缓解。3. 发热:可以是体温升高,也可以是自我感觉周身发热。4. 上冲感:包括头晕、烘热、面红、失眠、多梦、胸腹有气上冲感、脐腹部的搏动感。5. 桂枝汤证的脉象不仅浮,而且常并见缓象,即和缓不数,或并见虚象,即按之少力或无力,有时也可见虚数脉象。1. 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证见关节剧痛,冷汗多者。2. 加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桂枝汤证见胸满腹胀、咳嗽、喘息、痰多者。4. 加黄耆:桂枝加黄耆汤,治自汗、盗汗、黄汗,见浮肿、小便不利者。5. 加人参:桂枝新加汤,治汗多、心悸、头昏、食欲不振者。6. 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治桂枝汤证见项背拘急或下利者。1. 桂枝汤证见冷汗、皮肤湿冷、过汗,脉弱浮大,舌质淡。 3. 寒疝、腹痛、体痛、手足冷等见脉沈迟,舌质淡者。 |
桂枝汤证若虚的程度更重,出现汗出不止、皮肤湿冷、恶寒、手足拘挛疼痛、舌淡脉迟时,用之。加白朮:桂枝加朮附汤,治关节肿痛;若关节肿痛伴浮肿者,可以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1. 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
1. 虚劳急痛:疼痛多为阵发性得痉挛性疼痛,但程度不剧烈而经常发作,同时伴有心动悸、烦热、多梦、鼻衂等症状。3. 舌质嫩,是指舌质柔软而有光泽。比较:舌质坚老而苔厚者,多表示体质充实,内有实热、瘀血。芍药甘草汤:解痉挛、止痛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和腓长肌痉挛有效。疼痛剧烈时,白芍可用至30-45克。1. 加黄耆:黄耆建中汤,适用小建中汤证见贫血、自汗、易感冒者。2. 加当归:当归建中汤,适用于女性产后体痛、腹痛及月经痛等。3. 去饴糖:桂枝加芍药汤,对病情不宜甜食或呈现急性化倾向、腹痛程度较重的患者较适宜。1. 桂枝体质表易虚而里易实,表虚自汗、多汗,里实则便秘、腹痛。2. 治桂枝体质的习惯性便秘、腹部术后的排便不畅、或伴有里急后重的痢疾等。3. 对桂枝体质患者的胃痛、咳喘、发热、头痛等病症见便秘燥结、腹痛、舌苔干厚者。 | 慢性虚弱性腹痛,患者全身状态不好,腹痛绵绵,按之舒适,且喜甜食,无里实倾向。 |
| |
| 持续性腹痛,而且拒按便秘,舌苔也较厚干,里实倾向十分显著。 |
1. 临床常见那些面白体瘦的儿童,目睛虽然有神而多易惊、夜啼不安、且多汗;那些白瘦体弱的青年男女,也多见心腹动悸、易失眠、多梦、易盗汗。可以考虑本方证是否存在。2. 决定本方能否应用的关键是脉象与舌象:脉必见浮露、大而无力;若沈细、沈实或大而有力,均非本方脉象。舌质嫩红、湿润、舌苔薄者可用。这表示正气虚而内无邪。比较:舌质暗红坚老者,为里有郁热;舌质淡白胖大,为里有寒湿水饮。舌苔黄腻,表痰热;舌苔焦干,表积热:舌苔厚腻,表湿浊。2. 脉细:为血管收缩的缘故,并非心脏机能衰弱,故全身状况比较好。3. 疼痛:势必见症状,大多欲冷更剧。女性可见月经期间症状加重。5. 类方加吴茱萸、生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当归四逆汤证疼痛较甚,伴见呕吐、恶心、头痛,尤其是巅顶痛者合适。2. 自觉手心热而又恶风、自汗,午后有发热感,或有头痛、恶心。 |
2. 月经不调:所指病症有月经先后无定;或逾期不止,漏下不断;或一月二行,也有更年期月经不调者。3. 关键是问血色、血质:多见血色暗淡,有血块。比较:若血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者,属内热甚。4. 本证自觉发热,手足心烦热,口唇干燥,似为热证,但恶风、自汗、舌质暗淡、小腹拘急疼痛,显然是寒证。1. 桂枝体质患者的心脏血管疾病,通常可以考虑炙甘草汤。2. 人体的骨肉形体,为有形之物,故消瘦、枯燥、干瘪、细小为阴虚。3. 适合阴虚证的心率失常,多见于桂枝体质,形体消瘦且面容憔悴。4. 脉律不齐,是炙甘草汤的代表脉证,但脉虚无力是其特征。如果脉象滑大,多表示里有痰热,当用温胆汤类方:脉象郁涩不畅者,则表示里有瘀血,当用血府逐瘀汤。5. 炙甘草汤证多见于”桂枝体质”,形体消瘦且面容憔悴。比较:体型肥胖、面色暗赤或油腻者,多为痰热证或痰湿证。1. 水液停留不化的主要表现:眩晕、动悸、胃内振水音、背中冷、咳嗽痰多清稀、胸胁支满、小便不利、苔滑等。2. 常可见患者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口但无味、常吐清唾、苔白滑。3. 本方证有发作无定时、时好时坏的临床特征,即发作时各种症状甚剧,来势颇猛,但去后则相安无事,而精神刺激、身心疲劳常是引发本证的诱因。 | 因大枣有缓急安神的作用,故本方对动悸、冲逆等症最适合。 |
| 利水作用较苓桂朮甘汤强,临床见浮肿、小便不利、呕吐、眩晕、动悸等症。 |
| 多用于发热性疾病伴见小便不利、呕吐、头痛、发热、烦躁口渴。 |
1. 瘀血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固定,出血易凝固、紫黑,精神不安、烦躁、甚至发狂,舌质紫暗、面色晦暗。2. 下腹部特别是脐的左腹部(少腹部)得压痛与包块,是瘀血特征之一。3. 临床若见患者面色暗黄、舌质紫暗时可采用腹诊,有时虽然疼痛不明显或无明显包块,但有明显的抵抗感疾患者不适感,在左少腹稍重按压的话,患者可有疼痛感。4. 除腹证外,患者的面色暗红与暗黄、唇色暗红、舌质暗或有紫点,及目睛充血对诊断本方证意义较大。5. 临床对女性患者应询问其月经的色质及有关症状。若月经色暗或黑、易凝固有血块,并伴腹痛者;或月经前头痛、乳胀、烦躁、易怒者,均应考虑瘀血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