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高血压患者应该得到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爱!
成年早期女性的高压低于男性,而60岁以后高压则明显高于男性,50岁以上女性高血压的发病速度明显增加。
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女性肥胖者明显多于男性,而肥胖女性一般初潮较早,而初潮年龄越早,高血压风险越大。
女性高血压与骨质疏松有关系,血压较高的女性平均骨矿物质丢失率为5.9%,而血压正常女性的平均骨矿物质丢失率为3.4%。
女性的血压波动与月经周期、绝经前后的激素水平有关,其波动的程度远远高于男性,因此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会增加。
避孕药对高血压的影响
女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避孕药可以减弱降压药的疗效,而使血压变得不容易控制,发生持续的血压增高。
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会增加胎盘早剥、脑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并发症的风险,是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发现,孕产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有妊娠高血压病史及家族病史的妇女,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加。妊娠合并高血压占5%~10%,其中70%是妊娠高血压,30%是妊娠前出现的高血压。
经期血压波动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一般指女性在黄体期(月经前1~10天)反复出现的乏力、烦躁、抑郁以及经前2~3天体重轻度增加、水肿和血压轻度升高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躯体、精神和行为改变的综合征。
更年期高血压
更年期高血压一般是高压上升,低压改变较小或没有改变。具体表现为:血压波动明显,症状有多变性,伴有眩晕、头痛、耳鸣、眼花、健忘、失眠、多梦、夜惊、烦躁、乏力、疲劳、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腰膝酸软、上热下寒(头怕热、下肢发凉)、少尿、四肢水肿等症状。更年期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所以更年期妇女需勤测血压,更年期高血压一般持续3~5年。
绝经后高血压
绝经后高血压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带来的女性盐敏感性变化有关。年轻且未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对盐不敏感,而绝经后女性盐敏感性明显增加。肾脏血流动力学调节与女性激素明显相关,钠的排泄也与女性激素有关。这一机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利尿剂的效果较好。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常常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闭经、不孕、男性化,易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抑制因子升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增加及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血压升高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内分泌紊乱、心输出量增加、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有关。
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其实都一样,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控制体重,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坚持运动等。
不同的是,女性高血压因为伴有月经、妊娠、生育、绝经等性别特点,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女性高血压患者应该得到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爱!
*摘自《高血压,请注意!》 王星 著
作者简介
王星(心血管王医生)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在三甲医院心血管中心工作20余年。长期从事心血管临床和科普工作,始终坚持:能用健康生活解决的问题,就不用药物;能用药物解决的问题,就不用手术治疗的原则。
先后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2006年至2016年获得过1次三等功和9次嘉奖。2017年冬季在执行任务中受伤,从此退出一线,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医学科普工作上。
2018年至2021年,其科普文章获得超14亿人次阅读,科普视频获得超12亿人次阅读。新冠疫情期间,经常熬夜至凌晨2点,在网上免费为百姓解答问题,共计约8万人次。因长期伏案在电脑前为大家解答问题,导致颈椎病复发,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王医生减少了网上回答问题的频率。在王医生科普影响下,数以万计的人,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预防三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科普人物,“科普中国”优质科普作者,人民日报健康号科普先锋奖,中国心血管联盟科普特殊贡献奖,中国心血管联盟科普推动奖,全民抗疫科普贡献奖,人民好医生,长城心脏病科普先锋奖,医师报健康心科普特殊贡献奖等几十项科普奖项。
目前担任:科普健康中国新媒体专家组组长,中国心血管联盟心肌梗死科普大使,中央电视台CCTV1“生活圈”科普专家,长城心脏病科普大使,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科普专家,多家报纸及杂志特约科普作者等多项科普职务。
坚持科普,让更多人远离三高、远离心血管疾病,是他终生奋斗的事业。
《高血压,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