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创|间充质干细胞技术:为重大难治性疾病提供新治疗策略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运用间充质干细胞技术,为重大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记者从4月15日举行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悉,由中山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平台完成的“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治疗机理与临床转化的系列研究”项目获广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中山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平台负责人、项目第一完成人项鹏介绍说,平台的总体定位坚持四个面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的重大需求,在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调控机理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第二面向人民的生命健康,将干细胞的作用机理用于重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面对经济主战场,研发了一系列干细胞治疗技术和产品,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中山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平台是国内领先的研究机构,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与项目数均居国内前列。
项鹏
项鹏介绍说,干细胞技术是目前重大疾病治疗的需求,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有望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后的第三种疾病治疗方式,为重大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课题组自2003年起开展研究,经过近20年的研究,在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特性、治疗机理与临床转化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项鹏介绍说,间充质干细胞最早是从骨髓中分离得到的,随后发现几乎身体的每个器官组织都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这种细胞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很容易分离扩增,能够多项分化,可以参与造血支持、免疫调节、组织损伤修复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场景。全世界注册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超过了1400项,临床试验适应症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但是截至目前,中国、美国均还没有批准任何一项MSC产品上市。究其原因, MSC临床转化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瓶颈,第一.不同供者、不同组织来源的MSC存在功能上的异质性;第二.与传统小分子或者生物大分子药物靶点明确相比,MSC作为一种活细胞药物,治疗靶点非常复杂;第三. MSC治疗的疾病种类繁多,但适应症筛选缺乏明确标准,导致临床疗效不稳定。
针对上述瓶颈,团队围绕如何“发现功能亚群、揭示治疗机理、精准选择适应症”等科学问题展开合作攻关,率先阐明了中间丝蛋白Nestin在调控MSC内环境稳态中的关键作用;发现Nestin不仅可以调控核膜稳态延缓MSC衰老,而且还可通过维持氧化还原系统稳态促进MSC存活。 进一步证实Nestin是成体组织MSC的特异标志,揭示了骨髓、肾脏、睾丸等不同组织来源MSC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发现了适合损伤修复的MSC功能亚群。
团队以骨髓MSC为切入点,深入解析MSC在不同病理微环境下的作用模式,揭示了MSC多维度、多靶点的免疫调节机制,为临床精准选择MSC适应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我们构建趋化因子受体修饰MSC,建立了MSC精准靶向递送的新策略,显著提高MSC靶向病损组织能力和治疗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准选择适应症,在国际上率先开展MSC治疗移植排斥疾病的临床研究,证实了MSC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安全有效,并首次揭示调节性B细胞是MSC治疗的关键靶点。
基于对MSC的深入理解,团队牵头制定国内首个《人间充质干细胞》团体标准,研发的国内首个异体人骨髓MSC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准,有望实现重大难治性疾病的突破性治疗。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