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异株XE传入中国,到底有多大威胁?
XE传播力胜于奥密克戎BA.2?
撰文 | 凌骏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近日,一种传播力更甚于奥密克戎BA.2的新冠变异株——XE传入中国。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4月2日报道,台湾指挥中心医疗应变组副组长罗一钧证实,台湾地区出现1例XE变异毒株病例。
XE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和BA.2的“结合体”,于1月19日首次在英国被检出,此后以色列、印度、西班牙、巴西、捷克、日本也接连发现XE感染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称,它比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BA.2变异株又增加了10%的传播优势,可能是目前传播最强的新冠变异株。截至4月5日,最先发现XE的英国已至少报告1125例XE变异株感染者。
XE传播力胜于奥密克戎BA.2?
英国卫生安全局在最新报告中指出:
通过截至3月30日前的数据分析,XE的增长率比BA.2 高 12.6%。而在最近的 3 周内,XE增长优势达到了20.9%。
从特征上来看,XE更像是属于BA.2谱系,刺突蛋白仍然是BA.2的特征,基因组的前端则携带一段 BA.1。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根据其传播力向“医学界”大胆判断,奥密克戎家族的自身“重组株”可能会在1到2年内成为新冠病毒流行株之一。
“传播力越强的变异株生存优势越大,XE的传播能力大概是原始毒株的4倍,但相较于母本,这类变异株不太可能出现‘质’的传播力提高,毒力也不会增强。”常荣山认为观望即可,还不足以对全球的防疫情况产生实质冲击。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则认为XE并不具备过多威胁,相比于BA.2仅用了一个多月便席卷全球,XE出现了两个月却始终“不愠不火”。
“这和病毒的变异特性有关。以XE为例,其两个母本分别是BA.1和BA.2,都是奥密克戎谱系,高度相似。就像是‘近亲结婚’,后代不太可能和母本有极大差异,在传播力上也很彻底难战胜母本。”金冬雁说。
“德尔塔克戎”是超级变异株吗?
除了像XE这类由奥密克戎家族自身“杂交”形成的变异株,此前由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结合产生的重组体“德尔塔克戎”,更是备受关注。
3月8日,法国科学家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发表的一篇文章证实了“德尔塔克戎”变异株XD的存在,通过基因组测序,发现XD为德尔塔AY.4和奥密克戎BA.1的杂交体。
截至3月31日,法国、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德国均已监测到XD变异株,其中法国发现63个具有 XD 变体特征的基因序列。
英吉利海峡对岸,英国还发现了另外一种“德尔塔克戎”,命名为XF,据英国卫生安全局报告,截至3月25日,已发现 38 例XF感染病例。
从名字上看,“德尔塔克戎”像是结合了德尔塔的毒力和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播力,但事实上无论是XD和XF,暂无任何证据表明它们会造成新一轮的疫情风险,也并未发现会对现有的疫苗产生更强的抵抗。
“字母表”快不够用了,
变异株到底有多大风险?
除了XE、XD、XF,全球还报告了发现于丹麦的XG、芬兰的XJ、比利时的XK 、德国的XM......
世界卫生组织称,重组在冠状病毒中很常见,是一个可预期的事件。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什里夫波特分校Jeremy Kamil教授更是在采访中直言:
不少人在“炒作”这些变异株,虽然它们在科学上很有趣,事实则是大部分都不会构成真正的威胁。
我们到底要在多大程度上警惕来自新变异株的威胁?又应该作何反应?几位病毒学专家也发表了他们的分析和见解。
医学界
公众应该如何客观看待反复出现的新冠变异株?
金冬雁:
病毒变异很常见,不要光看实验室研究和各式各样的“报道”便产生恐慌,而应该关注真实世界数据。如果一个变异株出现传播优势,比如在某个地区,三成以上感染是由之造成的,那才说明问题可能产生了。
短期内保持观望和警惕即可,大多数新的变异株在流行中没有优势,从大流行至今的整体趋势上看,新冠病毒也没有变得更强。
常荣山:
某种意义上说,病毒变异对大部分年轻人已不太可怕,毒力上的威胁很小。
主要担忧集中在“医疗挤兑”和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新冠病毒的感染死亡率虽已大幅下降,但急剧增长的传播力会导致医疗资源紧张,可能造成和流行株致病力负相关的死亡人数绝对值上升。
医学界
未来会出现传播力和毒力都进一步增强的“超级变异株”吗?
金冬雁:
后续可能会出现传播力超过奥密克戎的毒株,但它们的致病性大概率不会增加。这和病毒变异特性有关,变异导致毒性增强本身就是个“事故”,难以持续。
病毒要成为优势株持续传播,就要适应人体、和宿主长期共存,这势必带来致病性的减弱。如果致病性很强、把宿主都“杀”死了,并不利于病毒繁衍。
常荣山:
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趋势已经大体形成,即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逐渐增强,但上升幅度不会很大。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已逼近“天花板”,在人群中获得极大的适应力。
致病力减弱也是一个相对可确信的变异方向,未来致病力还可能继续减小到普通感冒的水平,但我估计这大概需要10年或以上的时间。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
RNA 病毒的基因组容易产生积累突变,出现各种变异株是正常的。
有学者认为类似德尔塔的变异毒株有可能再次重返,不排除它们会显示出更强的毒性。基于这个担忧,德国提倡感染复康的人群也要参与接种,提高免疫力。
全球感染和接种的人群,免疫力有较大的区别。同一种变种对不同人群的威胁,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真实世界数据,用来评价它们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医学界
何种情况下,有助于新的优势变异株出现?
常荣山:
大量的感染者聚集,病毒反复传播和感染可能造成新变异株的出现,但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新变异株生存优势一般不会有“质”的飞跃。
主要威胁是病毒的跨种传播。感染新的“中间宿主”数量足够多,病毒在动物中进化,再传回给人,则有可能产生新的“强势”变异株。在这基础上,如果能同时在多个物种间感染,并且在这些物种之间频繁发生跨种,相关威胁会更上一个台阶。
“比如奥密克戎。”常荣山援引中国疾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团队和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孙亚民教授团队在权威专业期刊《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提示:奥密克戎不是从德尔塔进化而来,而可能是起源于老鼠,在鼠宿主中进化和演变再重新回传给人类。
SARS样冠状病毒平均的跨种频率是千年一次,而新冠病毒2年内已经在约10个左右的物种中发现了,这可能表明新冠病毒的跨种频率是同类病毒的上千倍,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新冠病毒跨种传播的相关研究。
医学界
防疫策略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冠病毒的变异?
金冬雁:
我们要研发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疫苗。从奥密克戎来看,现有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都能有效发现,疫苗也能有效保护重症和死亡。
常荣山:
新冠病毒的进化趋势提示,物理防控所能做的越来越有限,“性价比”也越来越低,再快的早期检测都会有漏检。长期来看,在高人口密度的大型城市中,新冠传染链延长至老年群体是无法彻底杜绝的。
因此,当务之急还是要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同时推进疫苗和新冠特效药的进一步研发和优化。年轻人则相对安全。
陆蒙吉:
病毒的不断变异会让一部分中和抗体失效,因此除了通过加强针接种提高抗体滴度外,关键还在于疫苗要能够刺激T细胞免疫,防止重症出现。从这点上来看,目前所有技术路线的疫苗中,mRNA疫苗具有相对最好的功效。
而最后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持续出现,依赖抗体的“感染抵抗”终究会失效。人群通过接种疫苗或感染获得基本的免疫力后,变异株致病率会降到很低的水平,和其他的各种呼吸道感染一样,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有限的影响。
目前全球最大问题是如何保护高危人群,在广泛接种疫苗后,而未来可预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必然要通过和病毒的反复接触,发挥自身的免疫力来克服病毒感染的威胁。由于病毒能够通过通过突变持续在人群中传播,它们对高危脆弱人群的威胁也是永久的。高危脆弱人群的免疫能力低,容易受到突变株的伤害,有针对性的接种加强免疫力会有所帮助。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薛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