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子,大脑血管严重堵塞!医生:这个东西别乱吃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不少朋友猜到了脑梗。但脑梗的具体原因,大家还没想出答案。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一起来看真相吧。
上期真相复盘
在昨天的谜案中我们提到,明女士酒后的症状除了头痛,后期还有不识字、不会写自己名字,说明局部脑功能已经受到了影响——没错,这是中风(脑梗或脑出血)的症状。
图片来源:123RF
医生给她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她的左侧颞顶部有出血,凝血功能中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这提示不只有脑出血,可能还存在血栓问题。
此时,明女士的神志越来越不清楚、说话含糊,还出现了喷射性呕吐,随后陷入昏迷。
考虑到一些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诱发血栓,医生问她的朋友:明女士最近有没有吃什么药?
结果还真得到一个重要线索——明女士之前月经不调,又由于未婚、没有生育打算,听说避孕药能调月经,就自己买药来吃,已经吃了大半年。
根据前面的结果和避孕药的服药史,医生马上安排了颅脑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检查,同时请来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排除了动静脉畸形问题,最后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经过紧急手术,长达几厘米的血栓被取了出来,血肿也终于清除了,明女士被救回一命。
出院前,医生叮嘱道:“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血栓风险,不能随便吃,你的情况尤其不能再吃了。想调节月经,先去看看妇科吧。”
科普时间
大家都知道,“避孕药”是帮助女性避免怀孕的药物。但多数人不了解,不同避孕药的吃法、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别。
根据作用时间长短,避孕药分为3类: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
其中,长效口服避孕药是复方的,一个月只需吃1次,但由于雌激素含量较高、不良反应风险大,目前使用已经很少。
紧急避孕药则是传说中的“后悔药”,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72小时内服用,主要成分是大剂量的孕激素,不良反应也会相对多一些。
而案例中明女士吃的那一类,就是目前最常用、要持续服用才有效的短效口服避孕药(也叫复方口服避孕药),也是我们今天主要讲的这一类。
它含有低剂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类似女性体内天然的雌孕激素),副作用较小,一般从月经第1-5天开始服用,每天吃1片、连服21-28天。
除了避孕,它还能帮助调节月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等内分泌问题引起的疾病。
但人们也发现,服用短效避孕药,可能增加血栓风险。一般常见的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也有罕见的上肢和腹腔内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比如明女士的案例)、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发生颅内静脉血栓,如果没能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持续性颅内压增高,比如有的患者最后双侧视神经萎缩、双目失明,或者偏瘫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认为的机制是,口服避孕药对促凝血和抗凝血过程都有影响,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从而引发血栓。
那么,到底是其中雌激素还是孕激素的问题?什么样的剂量和成分更安全?这方面已经有了大量研究。
1.雌激素
以乙炔雌二醇为例,如果口服避孕药的乙炔雌二醇含量在20 μg以上,则含量越高,静脉血栓风险会相应增加3~6倍。
其中,乙炔雌二醇含量为50 μg的,比
2.孕激素
口服避孕药根据其中孕激素初次生产的年代,分为四代:
第一代(60年代):主要是炔诺酮,现在已经很少用;
第二代(70年代):主要是左炔诺孕酮、炔诺孕酮;
第三代:主要是孕二烯酮(80年代);去氧孕烯(90年代);
第四代:屈螺酮、醋酸环丙孕酮等。
而有研究分析发现,第三代、第四代孕激素的避孕药可能有更高的血栓风险。
比如,许多病例研究发现,和含第二代孕激素(左炔诺孕酮)的口服避孕药相比,含第三代孕激素(孕二烯酮或去氧孕烯)的避孕药血栓风险高一些,增加了1.5-3倍;含第四代孕激素(醋酸环丙孕酮和含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和第三代风险相当。
所以,含第二代孕激素(左炔诺孕酮)+30 μg雌激素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能是最安全的,血栓风险最低。对于第一次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尤其建议作为首选。
不过整体来看,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还是不高的,每年、每1万人里会发生几例到十几例,大家不必过于担忧。
图片来源:123RF
关键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要盲目地买来吃,也要看看你是不是高危人群。
研究发现,这些人群服用口服避孕药期间,血栓风险较高:
有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基因缺陷,或患有易栓症)、有过血栓病史或家族史的女性;
刚开始服药的前6-12个月风险更高,尤其是第一次服药的女性(停药后3个月风险消失);
40岁以上的女性,血栓风险比年轻女性更高;
吸烟、喝酒(明女士经常聚会喝酒,可能有一定关联);
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多囊卵巢综合征、其他心血管疾病史等后天危险因素;
有偏头痛的女性,尤其是有先兆性偏头痛风险更高。
而女性怀孕和产后,静脉血栓风险本身会升高(尤其是产后第一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产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哺乳期女性:不建议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
产褥期21天内非母乳喂养的产妇,同时有其他静脉血栓的因素(如之前有血栓病史、有血栓形成倾向、久卧不动、吸烟、体重指数>30 kg/m2、分娩时输过血、产后出血、剖腹产术后、先兆子痫):需要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严重程度等综合评估风险。
对于高危人群,其实更建议首选非激素的避孕方法(如使用避孕套、含铜宫内节育器等),或者采用纯孕激素的避孕方法(纯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等)。
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别无选择,必须服用口服避孕药,那就要注意戒烟、戒酒、减肥、健康饮食、多运动,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再经过医生评估后,遵医嘱服药。
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反复的头痛、发热、精神异常(比如眼神呆滞、反应慢)、看不清东西、识字或说话有障碍、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没知觉(偏瘫)、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了,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