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科学驿站|性功能保存率大涨 精准治疗体系为膀胱癌患者带去希望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4-17 06:39:04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实现了中国膀胱癌微创精准诊疗的四大提升。在4月15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 “膀胱癌微创精准诊疗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介绍说,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六,泌尿肿瘤之首。但是存在着早诊率率低,微小病灶容易漏诊,早诊率仅32%;分期欠准确,淋巴转移诊断率仅50%;手术创伤大,开放手术切口大,性功能保存率仅10%;中晚期患者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于40%。所以,提高膀胱癌诊疗水平是我国急迫的临床问题和需求。

该体系的建立,在膀胱癌的精准定性定位诊断、术前精准分期诊断、微创保功能手术机器人、新型靶向药物治疗作出了创新贡献。该体系最终实现了中国膀胱癌微创精准诊疗的四个提升,早诊率从32%提升至79%,分期准确率从46%提升至88%,保性功能率从10%提升至76%,5年生存率从40%提升至了50%。研发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突破卡脖子技术。

林天歆说,体系建立的思路是要对早期患者,实现微小病灶通过定性定位来提高早诊率,此外,在分期治疗阶段,通过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实现精准分期,从而达到该切除的尽量切干净,不该切的尽量保留,第三要做到利用机器人器械和微创手术,在对患者实施根治性切除后,既要保命又要保住患者性功能及控尿功能。对于晚期不可手术患者,通过膀胱癌的基础研究来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基于上述思路,团队率先开发了尿液无创诊断技术,现有的尿液诊断方法不仅存在着误诊、漏诊率高的问题,而且敏感性也不高,因此,通过开发多种尿液标注物来加以解决。

“历经五年研发的尿液DNA甲基化技术,能够将膀胱癌诊断敏感性从原来30-40%提高到85-90%。”林天歆说。

此外,这一技术填补了膀胱癌早诊技术空白,优于国内外现有技术。其中,尿液DNA甲基化技术,相比于细胞学显著提高敏感性,早期肿瘤敏感性由32%提高至79%。诊断效能优于欧洲上市的同类型产品。尿液无创诊断技术已经被纳入了2019和2021版《中国膀胱癌诊疗指南》,并且在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进行应用,获得了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以及欧盟CE认证。

在对肿瘤精准定位方面,据林天歆介绍,原来的标准采用的是有创性的膀胱镜,项目团队在10多年前开始采用一种化疗药物作为荧光剂提高了微小病灶的诊断率,近年开发了AI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实施示踪,减少漏诊,将微小病灶诊断率提高至84%。

在术前精准分期方面,林天歆团队建立了淋巴转移多组学诊断系统,明确了手术范围。据介绍,膀胱癌的主要转移方式是淋巴转移,如何提高淋巴微小转移诊断准确率,以往的是通过传统影像学,通过医生经验进行肉眼判断,通过建立了影像组学(CT/MR)模型,将准确率从46%提高至75%,在建立多组学诊断模型后,准确率从75%提高至88%。这一系列技术为盆腔淋巴转移个体化诊疗提供新标准。

同时,林天歆团队建立了国内首创的膀胱癌微创保功能系列术式,改变了膀胱癌手术模式。原有的开放性手术切口较大,还会大大破坏患者的性功能。而该团队在国际上最早开始采用腹腔镜来进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只需要5个小的切口就可以做到切除肿瘤。如今更进一步采用了机器人术式,比以往的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术式,在切口大小、性功能保证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做到精准切除、精准重建,性功能保留率达到76%。微创系列术式肿瘤根治效果好,已经成为我国膀胱癌的主流术式,同样被纳入了《中国膀胱癌诊疗指南》。

林天歆特别介绍说,联合深圳精峰医疗研发了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并且已经完成了临床研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自由度、图像延迟等指标上实现了超越,而在图像分辨率、立体视觉等指标上处于相当的水平。

而对于不能实施切除手术的晚期膀胱癌患者来说,体系则进一步阐明了淋巴转移机制,发现了治疗新靶点。为阻断膀胱癌转移提供了新型靶向疗法,提出靶向淋巴转移新策略。

对此,林天歆表示,课题组通过10余年的研究发现,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转移,特别是淋巴管的生成是密切相关的,于是就利用VGFC单抗技术来进行阻断,能够减少60-70%的淋巴转移,这一研究目前也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此外,还发现除了VEGF-C之外,其他的一些细胞因子也能够通过诱导淋巴管的形成来促进淋巴转移,于是采用对应的阻断技术,可以实现80%以上的淋巴转移阻断。

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建立了中国膀胱癌联盟和中国华南泌尿外科培训中心,被誉为中国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黄埔军校,累计培训了2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医生。此外,还建立了广东省泌尿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高了全省精准微创诊疗水平。

想知道更多新科技,请加入羊晚科学驿站交流群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曾潇

标签: 淋巴转移 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