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最怕你做的3件事,破坏免疫力!
疫情之下,人人都积极防疫。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消毒工作。殊不知,有很多看似健康的习惯,实则是在破坏我们的免疫力。
误区一:消毒,越多越好
1.衣物:不必每次都消毒
一般来说,只有衣服受到污染时才需要使用消毒剂。
例如去医院、发热门诊后;接触有流感、肠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甲肝、水痘等病人后,衣物需要消毒。
衣物消毒时可用专业的衣物消毒剂,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以市场上最常见5%的84消毒液为例,10毫升的84消毒原液,大约需要兑入2000毫升水稀释,并让其充分混合后使用。
2.洗衣机:一个季度消毒一次
洗衣机是很多家庭都会忽略的卫生死角,滚筒洗衣机的凹槽、过滤网、立式洗衣机桶和外壁之间、排水口等位置非常容易滋生微生物。
建议:每次洗衣过后洗衣机开盖通风30分钟,及时清洗过滤网,可使用专用清洁剂、含氯消毒剂、臭氧等,至少每季度消毒一次。
3.家居物品:有风险时才消毒
原则上来说,家居物品只有在环境有风险、家中有病人时才需要对环境消毒。
消毒的重点区域包括门把手、水龙头、台面、椅子扶手、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等。
消毒剂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按照说明中标示的使用浓度就足以杀死细菌。
如果觉得麻烦,也可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
4.卫生间:洁厕灵和消毒剂不能混用
洁厕灵成分多数含盐酸,消毒剂则多是次氯酸钠,两者混合后会产生氯气,对呼吸道伤害非常大,可能产生致命危险。
此外,马桶消毒时,不能只消毒马桶壁和坐垫。平时手部可能接触的部位也是马桶消毒的重点,如冲洗按键、顶盖按键、马桶盖。
5.餐具水杯:一周消毒一次
家庭成员平时使用的餐具、牙具、水杯可每周做一次水煮消毒,消毒时水要没过洗净的碗筷,每次煮10分钟左右即可。
建议:使用公筷,可有效避免如手足口、甲肝等疾病通过餐具进行传播。
6.玩具、工具:外出需消毒
儿童户外玩具、成年人的手机钥匙等由于接触外界环境,可能接触到致病病菌,需要进行及时消毒。
长期置于家中的玩具或工具,以清洁为主即可,不必经常消毒。
误区二:药物,自己也会吃
有些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磺胺】家族: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米隆等。
【霉素】家族: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
【西林】家族: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头孢】家族:如头孢拉定、头孢地尼、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培南】家族: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环素】家族:如四环素、土霉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沙星】家族: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硝唑】家族: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误区三:睡觉,想睡再睡
研究表明,睡眠不仅是生理规律、生物节律,更是自我修复和对抗感染的重要手段。
熬夜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