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爆发一个月,24例死亡:我想聊聊这10个“真相”……
记得2019年年底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了一场跨年演唱会。
那天虽然下了一点小雨,但我和朋友兴致都很高,我们在演唱会上一起跟着大声唱,一起尽情发泄情绪。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一起谈论演唱会的场景,还说用手电筒挥舞的感觉真的像星星海洋。
可是当时的我们根本不会知道,那可能是近几年我们看过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了。
2019年,第一批90后步入30岁。
2019年,美团的王兴在年底发了一句话: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没想到,一语成谶。
2020年这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太多,演出会取消,旅游业停滞,餐饮店关门,到处都要核酸检测和健康码。
站到2019年的那个时间三岔路口,那个时候的我们根本想象不到,新冠疫情、俄乌战争,这种百年一遇的事情,竟然会集中在一年之内爆发。
昨天,上海又感染了近1.9万例,这一轮累计感染已经快逼近40万了,这次的感染者中最小年纪仅出生10天,最大的年纪是98岁。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上海因新冠疫情累计已经造成24人死亡。
据卫健委的官方通报,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人,而且都是有基础疾病的。
年纪大,身体不好,于是他们成为了疫情下最无辜的那一群人。
一切都好像是一场梦,这一梦就是三年。
从最开始的原始新冠毒株,到德尔塔、奥密克戎、奥密克戎B2,再到现在的XE,一次次的汹涌让我们猝不及防。
我们以为疫情很快过去了,可是没有想到3年之后我们面对疫情最重要的方式还是隔离;
我们以为去一个地方飞机和高铁就是最重要的通行工具,可事实证明最重要的通行工具是核酸和健康码;
我们以为只有我们防护得好就可以摆脱疫情,可是只要一个国家“躺平”,我们就永远被牵扯其中。
新冠疫情,就像是一把刻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方方面面。
面对这次疫情,我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
今天,我想借着这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我这段时间的思考以及疫情改变了我们哪些认知。
1
电车难题
哈佛大学的课堂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哲学问题:
一辆电车在铁轨上行驶。
在电车行进的方向上,有5个人被绑在了轨道上,无法动弹,电车会压过他们的身体。这个时候,你能通过扳动拉杆,来改变电车的走向,让其驶入另一条轨道。但问题是,另一条轨道上也绑着1个人。
请问如果你是电车司机,你会怎么做?是让电车压死这5个人,还是坂动拉杆转而压死另1个人?
其实中国疫情“放开和封锁”的难题,就是电车的难题,只不过电车轨道上绑着的不是5和1,而是12亿人和2亿人。
到底是严格执行“封锁政策”,让12亿人经济受到影响,还是把电车开到另外一条轨道,“彻底放开”,不管那2亿人的死活?
到底怎么选?
很多人可能就会简单粗暴地选牺牲2亿人,因为按照人数来说,12亿人已经完胜2亿人。
但生命和生命之间,是不能比较的。
如果那2亿人中有你的亲人,你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目前,中国采取的策略并不是碾压A或者碾压B,而是先刹车。
也就是说,本来是100码的速度,我现在马上刹车,减少到50码,40码,甚至是10码的速度。
让那些绑在铁轨上的人有逃离的时间。
即使是迫不得已撞上去,本来100码的速度伤亡是90%,而我10码的速度开过去可能伤亡就是20%。
但请记住,刹车并不是停车。
中国不会一直这样采取“动态清零”政策,我们一定会放开,只是时间问题。
那些到现在依然不肯打疫苗的,那些有基本病依然不肯好好爱护身体的,到时候当“电车”经过,他们的日子就会非常不好过。
2
疫情让事物回归到它本来的样子
上海疫情吐槽最多的是《断舍离》这本书,因为很多人相信断舍离,过极简主义生活,不需要多买东西,封锁的时候没有适当囤菜,现在就直接芭比q了。
于是很多人愤怒地把这本书扔进垃圾桶,痛恨自己为什么不买一个大一点的冰箱。
其实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快乐和幸福,都是建立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之上的。
你之所以有极简主义的快乐,是因为你相信你随时需要就可以随时买到,但一场疫情让很多事物回归到了他本来的样子。
现在,我们终于理解了上一代的父母,他们之所以喜欢囤积食物,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饥荒年代,饿怕了。
疫情让我们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比如上海的猫又会抓老鼠了:
比如上海人民都喜欢用物品换物品,钱的作用不大,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最原始的以物换物时代。
3
疫情改变我们对房子的认知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大疫止于野,大乱避于乡”。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发生大疫情或者大动乱的时候,野外和农村就是最安全的。
这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对房子的认知,那些在家里能够自己种菜的房子,那些能够自给自足的房子,真的太香了。
大疫止于野,不管疫情多大,到了农村就会止步,因为农村的人口密度很小,非常难传播。
我们以往总是认为农村的房子不好,农村的房子比不上城里面的房子,但到了后疫情时代,农村的房子说不定就体现价值了。
4
疫情让我们重新定义奢侈品
我们生活里面的奢侈品是什么?
豪宅、豪车,名牌包包。
可是,当我们看到花1000万买的学区房,就上了三年网课,学校老师和同学都不认识。
看到花200万给儿子出国留学,至今大学的校门都没有见过。
看到疫情封锁期间,豪车就放在停车场积灰还要交昂贵的停车费。
即使买了名牌包包,它最大的作用还是用来装菜。
这个时候,我们还会觉得它是生活的必需品吗?
这一次疫情,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花高价钱、倾尽全力去买的奢侈品,它真的值得吗?
疫情之下,奢侈品不再是奢侈品,反而是菜和必需物资成了真正的奢侈品。
5
疫情让我们重新定义人际关系
以前我们总喜欢和狐朋狗友胡吃海喝,总喜欢参加无效社交,不喜欢和邻里打交道,但这一次疫情,让我们重新反思我们的人际关系。
有句话说得很好,有时真正能够救你的是邻居,而不是外面的朋友。
这一次疫情,有太多太多邻里间的温情让我们感动,很多人的命,就是靠组织一起买菜的团长给的。
重要的不是你有几套房,而是你有没有遇到好的居委会和物业。
重要的不是你有几辆车,而是你和隔壁邻居的交情和相处的关系。
只要你在家里待久了,在小区隔离久了,你就能明白这两句话的重要性。
6
疫情让我们重识婚姻和家庭关系
疫情之下,婚姻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两个人感情若是好,在这个时间就会进一步升华,而两个人的关系若是坏,那朝夕相处,每天相见,简直是煎熬和活埋。
所以,有一个好的婚姻家庭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家人在家跳健身舞。
比如刘畊宏又火了,而跟着他学习健身的,大多都是夫妻两人。
疫情把两个人都关在家里,一段好的婚姻和一段坏的婚姻,带给人的感观和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7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最重要的两个字,不是清零,而是动态。
也就是说,现在的疫情就像打地鼠一样,冒出来一个就打一个,冒出来一窝就打一窝,不会存在绝对的没有感染,但我们会让它动态趋向于零感染。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昨天,抗疫首席专家吴尊友说:
1、要从思想上做好与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
2、要准备迎战可能发生的规模化新冠疫情
也就是说,疫情不会一下子突然消失,大家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8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疫情结束
这是一个很扎心的事实,我们以为所有人都希望疫情结束,但并不是这样。
比如哄抬物价,发国难财的:
比如传播病毒,让更多人去检测的:
他们并不希望疫情这么快结束。
防住疫情很重要,但防住人性的恶毒更重要。
9
疫情是危机也是转机
淘宝和京东是哪个时候兴起的?
就是2003年非典。
这一次的疫情虽然影响很大,但是能在这个危机中熬过去的,能够在这次疫情中坚持下来的,说不定会赢来转机。
比如之前很多人买菜都喜欢去菜市场,但这一次疫情过后,网上买菜绝对会兴起。
还有许多的协同工具,比如说腾讯会议、钉钉等,都会颠覆以往的模式。
在这一次疫情中,会倒闭很多公司,但是能坚持下来的,等到经济恢复之后,一定能吃到更多的份额。
我们要学会和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共处,更要从危机中看到转机。
10
疫情之下,你最应该成就的是自己
学会做饭。
疫情之下,有很多人不会做饭,从而生存都成了问题。而会做饭,厨艺很好的人,就是非常大的优势。
坚持健身。
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之前写过,新冠疫情带走的,大部分都是有基础病的,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最好的抗疫资本。
充实头脑。
我一个朋友,在疫情三年期间,考了很多证 读了很多书,最近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疫情之下,我们不要变得盲目而烦躁,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去充实自己,沉淀自己。
无论何时,无论外面的雷声有多大,你最应该成就的是自己。
来源:小小医生之有趣的医学 作者:孙丹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