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一家10人7个患癌,肠癌发病为何越来越多?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4-22 14:52:06

由中国癌症协会组织发起,每年4月15~22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为“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一期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人数排名第二位,仅次于肺癌。那么肠癌要如何预防?害怕做肠镜怎么办?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专家科普直播活动上,多位专家就肠癌如何进行早筛、早诊、早治给出详细讲解。

肠癌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

2020年中国新发大肠癌约56万,肠癌发病率位列肺癌之后,跃居第二位,每10个癌症病人中就有1人患大肠癌,并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提高检出率迫在眉睫。这也直接导致我国目前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极低:约90%以上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反观美国,从2000年-2010年,在50岁到75岁的人群中,得益于肠镜筛查,肠癌发病率明显下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王锡山教授表示,在他接诊的肠癌患者中,最小的患者年龄只有2岁,最大的患者年龄有107岁,跨越了不同的年龄阶段。但大肠癌虽然高发,却并不可怕,我们大可不必谈癌色变。只要做好结直肠癌的三级预防,就能把肠癌拒之门外。王锡山教授认为,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所以,普及肠癌知识,提高肠癌筛查意识,对提高国家结直肠肿瘤防治是加分项。

王锡山教授表示,肿瘤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高危人群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都应该早做肠癌筛查。王锡山教授诊治过一个有家族遗传史的典型案例,一家10位家庭成员,有7位得了肠癌,可见肠癌的家族史要特别得到重视。定期参与内镜检查非常有必要。

而现在常见的“夫妻癌”则不属于遗传因素,这是由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引起的。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防止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肠镜检查体验度?

很多人肠道不舒服前往医院的患者,都会被医生建议做肠镜,也有很多人因为惧怕肠镜,迟迟不行动而导致肠道病变的发生。究竟做肠镜是一种什么体验,真的需要惧怕它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的冀明主任,为大家揭开了肠镜手术的神秘面纱。

冀明教授表示,大肠癌作为空腔脏器的癌症,早期没有症状,等出现症状都是中晚期了。而95%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转变来的,从肠息肉发展到腺瘤样息肉,到早癌再到大肠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给了人们很长的窗口期。如果早期能够做好肠癌筛查,在息肉阶段就给予切除,肠癌完全是可以预防的。肠镜手术,作为肠癌检查的“金标准”,不仅能直观看清大肠内部情况,还能在发现息肉的第一时间肠镜下取活检,非常方便。但肠镜手术中,因为各种情况,比如息肉较小、内镜视野不清晰、手术准备质量不高等原因,造成误诊、漏诊,从而耽误了肠癌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会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而解决上述情况最好的方法是,使用AI辅助诊断设备赋能内镜手术,帮助医生识别病灶。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医院采用了AI辅助诊断肠胃镜的设备,做消化内镜的检查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检出率,从而减少癌症的发生。

AI辅助的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辅助内镜手术诊断,在内镜手术中能够大幅提高检出率,获得了相关专家、研究者的深度肯定,临床应用中,AI辅助诊断设备——内镜“帧探”表现稳定、快速。是内镜医生的好帮手。在我国,内镜医师面临着人数始终不足,然而消化疾病发病率逐步提升的情况,AI消化内镜辅助诊断可以减轻内镜医师的负担,极大地提高诊疗效率与质量,为医生、医院、患者带来实际的好处,让每一位患者获得公平的医疗机会。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对医生进行辅助诊断支持。虽然其诊断结果不能作为医疗诊断的最终结论,但在医生的诊断过程中可以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为医生提供参考,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医生减少误诊、漏诊。慧维智能核心技术团队深耕多年动态医学影像AI技术,成熟的研发理念和算法模型,以及慧维智能拥有的专业医务团队,收集、梳理、积累了海量“金标准”的动态医学影像数据,由高年资消化科医生精心标注有助于AI产品内镜帧探提升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进而帮助医生筛查直结肠癌诊断,提高检出率。

平时如何饮食保健?

红肉以及脂肪

红肉(猪、牛、羊肉等)含有亚铁血红素、让肉色更红的亚硝酸盐、高温烹饪产生的杂环胺混合物可刺激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生。因此,要少吃红肉,但需要指出的是白肉(鸡、鸭、鱼等)也有这些致病成分,只是相对少一点而已。肉类中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过多的摄入会刺激产生过多的胆汁,胆汁在大肠内滞留会转化为一种致癌物质——戊酸。饱和脂肪中含较多的花生四烯酸,可以促进肠上皮细异常生长成息肉甚至癌变。这些饱和脂肪酸是“坏脂肪”,每日应限制在20-25克左右。 并且有研究表明,富含omega-3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花生四烯酸含量低,被认为对结肠息肉和大肠癌有保护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称为“好脂肪”。omega-3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可多食三文鱼、沙丁鱼、鲭鱼等,适当食用豆类、坚果,烹饪时可选用亚麻籽油、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

低聚糖与肠道菌群

小麦、洋葱、大蒜等食物中富含有可溶性纤维低聚糖,香蕉被认为是最方便的低聚糖来源食品之一。低聚糖是可溶性纤维,有助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故为益生元,其进入肠道后为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提供生长的营养,制造醋酸和乳酸,酸化肠道,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并为肠细胞生长提供健康的环境,可降低肠细胞转化为息肉和癌变的可能性,预防肠道息肉生长。

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膳食纤维不被人体吸收,进入大肠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和潜在的致癌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膳食纤维在大肠内经细菌发酵,保存大便中水份,使大便变软,有利于通便,保护肠道微生态。多数学者认为补充膳食纤维对预防肠息肉和肠癌有益。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天吃30克膳食纤维。 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有无花果、豆类、大麦、茄子、梨、绿叶菜等。粗杂粮膳食纤维整体最高,豆类含量最多,肉、蛋、奶中没有膳食纤维;有嚼劲的蔬菜、深色蔬菜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蔬菜切细后不会改变纤维的含量。但国内很多人难以达到每天30克的程度,中国疾病预防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每日仅为10.9克,远远不够。

多吃富含姜黄素的食物

洋葱、芥苿、生姜、咖喱等食物含量较多姜黄素,尤其咖喱中含量高达60%,多吃洋葱,多用芥苿、生姜、咖喱对防止肠息肉是有益的。

姜黄素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利胆等作用。一项对家族性息肉病的研究发现,每天摄入480毫克的姜黄素,以及20毫克的槲皮素,六个月后,息肉数量减少了60%,息肉体积缩小了一半。

多食富含槲皮素的食物

苹果、洋葱、葡萄、绿茶等都是生物类黄酮槲皮素最好的天然来源。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类黄酮,具有止咳化痰、抗氧化、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具有预防和控制肠道息肉形成的潜力。洋葱是蔬菜中槲皮素的最佳天然来源之一,也是最不可能含杀虫剂和其他潜在致癌化学物质的蔬菜。洋葱最佳吃法是生吃,其次是快炒,切莫烧得过熟,否则营养成分都被破坏。

多食富含萝卜硫素的食物

研究发现萝卜硫素能保护动物肠道,延缓肠息肉的生长,诱导有害细胞凋亡(自我毁灭)。西兰花、花椰菜、胡萝卜、白萝卜都是萝卜硫素的最佳天然来源,研究发现烹饪后萝卜硫素会破坏高达90%,应尽量生吃或者微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防治肠息肉功效。

多食富含叶酸的食物

叶酸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维生素。一项长达14年以护士和健康专家为研究对象的结果表明,每天摄入超过400微克叶酸,对预防息肉形成有保护作用,结肠癌的发病几率较小。 叶酸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猕猴桃的叶酸含量高达8%,可适当食用,另外含有丰富叶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麦、玉米、豆类、扁豆、芦笋、菠菜、生菜、鳄梨、西兰菜、芒果、橙子等。但要注意,若腺瘤性息肉已经形成,仍过量补充叶酸的话,则会加速其癌变进程。因此,多多补充叶酸最适宜于肠息肉摘除后防止其复发。

多食五颜六色的蔬菜

五颜六色的蔬菜,除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外,含有更多抗氧化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如:

菠菜、青椒、西兰花等绿色蔬菜含有较多叶绿素、叶黄素;

番茄、辣椒、红甜椒等红色蔬菜含番茄红素、辣椒红素;

胡萝卜、南瓜、黄椒等橙色蔬菜含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

紫甘蓝、甜菜、紫薯等紫色蔬菜含花青素、甜菜苷。

有研究发现蕃茄红素、辣椒红素可能有助于降低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甜菜和胡萝卜做成的深红色汤,是一道预防结肠息肉食物的最佳搭配。研究表明大蒜素能有效地降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姜辣素是姜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实验动物身上已经被证明可以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食用或烹煮前,让碎蒜静置与空气接触10分钟,释放更多大蒜素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在摄入硒量较高的人群中,肠息肉和大肠癌死亡风险较低。

海产品虾、食用菌、西兰花、紫薯、黑豆、黑芝麻和大蒜中均有较多天然硒元素。

总之,恰当的食物对预防肠息肉有一定作用!少吃红肉,多吃蔬菜,食物品种越多越好,加工过程越简单越好。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长期坚持,慢慢地会显现其防治癌症的作用。

标签: 膳食纤维 萝卜硫素 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