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中国癌症高发,都是味精惹的祸?提醒:真正致癌的是这3种食品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4-22 15:59:09

“不要再吃味精了,否则真的会增加癌症的风险的!”

味精

王大爷今年60岁了,他刚好到了退休的年龄。为了能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他就开始学习一些养生知识。前几天,王大爷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一些“专家”提到长期吃味精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他想到自己之前经常吃味精,所以就有点后怕。

今天王大爷看到老伴在做饭的时候放了一点味精,他就赶紧劝说老伴,并且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老伴听了王大爷的言辞以后,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反驳说:自己吃了几十年的味精,也没有见出什么问题。

王大爷听了老伴的反驳后,就争论说道:在过去生活条件差,也没见有这么多的癌症患者,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得了癌症,味精真的难辞其咎!老伴听到了王大爷的解释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难道我国癌症高发真的和味精有关吗?为了让大家对癌症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知识。

1.我国癌症高发,都是味精惹的祸?

其实,一直都有观点认为味精具有致癌性。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一些人认为味精加热到100℃以上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是一种致癌物。实际上,这种观点本身就存在问题。

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而制备谷氨酸钠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大米等,然后通过发酵、提取等工艺制成。从味精的制作过程和原料来看,它确实属于一种天然的调味品。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7年的时候,就把味精列为了最安全的类别。

至于味精加热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生成致癌物,其实这并没有科学依据。当味精加热到100℃以上的时候,确实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但是需要注意,焦谷氨酸钠并不具有致癌性。温度太高,只是会破坏味精的结构,使其失去鲜味,并不会产生致癌物。

虽然味精没有致癌性,但是我们在使用味精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具体总结如下:

❶控制味精的摄入量:

可能味精这个名词听起来比较健康,但是如果吃多了它依然会对身体不利。味精和食盐一样,都含有钠元素。如果经常吃太多的食盐,它依然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根据我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味精量应该控制在6g以内。

❷炒菜的时候,尽量晚点放味精:

我们做菜的时候,放入味精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鲜味。如果在刚炒菜的时候就放入味精,那就可能会因为温度太高而破坏味精。这样的话,就会失去味精的鲜味。

如果我们在炒菜的时候晚点放入味精,那就可以避免破坏味精,这样的话就可以保留味精的鲜度。

❸做凉菜的时候,不要直接放入味精:

一些研究表明,味精在70℃的时候,它的溶解度是最好的。

如果在做凉菜的时候,直接放入味精,那就可能会造成味精入味不佳的情况。为此,我们可以把味精溶解在70℃的开水中,然后再把溶解有味精的凉开水倒入凉菜中。

其实,客观来说,我国癌症高发主要和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吸烟、喝酒、熬夜、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肥胖等。另外,癌症还和某些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电离辐射、各种污染、遗传、年龄等有关。

癌症的发生发展,往往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我国癌症高发是味精惹的祸,那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句话都是不合理的

2.其实,真正致癌的是这3种食品:

❶酒类: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了,酒不是喝的吗?既然这样,它为何属于食物呢?

其实,早在1994年的时候,《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就对食品下了定义,即可供人类食用或者饮用的物质。从这个定义,我们能看出,酒确实属于食品。

酒属于致癌物,这并不是我个人说的,而是世界卫生组织说的。在很早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把酒列为了一级致癌物。也就是说,酒对人体的致癌作用已经被证实了。

当人喝了酒以后,酒(乙醇)就会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乙醛。乙醛能和DNA结合使其发生突变,而且还能造成慢性炎症。因此,长期喝酒就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❷烧烤:

在制作烧烤的时候,肉中的脂肪如果滴落在火上,就会生成烟,而且还可能会生成苯并芘,而苯并芘属于I类致癌物。

烧烤的时候,到底会生成多少苯并芘,主要和生成的烟气的量有关。一般来说,烤的温度越高、肉中的脂肪越高,那生成的苯并芘也就会越多。

与此同时,我们在烤肉的时候,肉中的氨基酸和葡萄糖就有可能会生成杂环胺,而杂环胺也属于一种致癌物。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少吃或者不吃烧烤。

❸槟榔:

槟榔具有致癌作用不容置疑,这是因为在2004年的时候,它就被列为了一级致癌物。

与此同时,从全球来看,印度属于吃槟榔最多的国家,而印度也是口腔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槟榔致癌的机制,具体可以分为两点,即物理损伤和化学刺激。吃过槟榔的朋友应该知道,槟榔的纤维是比较粗糙的,长期吃槟榔,就会损伤口腔粘膜和牙齿。另外,槟榔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比如槟榔碱、槟榔素等,长期吃槟榔就会引发炎症反应。物理损伤+化学刺激,就可以持续摧残口腔,从而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可能大家不理解为何持续性摧残口腔就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呢?这里,我来解释一下。口腔受到摧残以后,就会造成一些细胞死亡。这个时候,人体就会刺激细胞分裂,以此产生新的细胞。每一次产生新的细胞,就需要进行DNA的复制,而每次复制就会随机产生一些基因突变。细胞死亡的越多,修复的也就会越多,DNA复制的也就会越多,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也就会增加,而基因突变属于癌症的高危因素。

标签: 焦谷氨酸 世界卫生组织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