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裤上为什么总有分泌物?用热水洗就能杀菌?很多人都不知道…
作为“私密伙伴”的内裤 在衣物界一直是地位尊崇的存在: 不能跟臭袜子混洗 要用热水洗杀菌 晾晒要记得翻过来...
那么,这些你习以为常的做法 真的对吗? 一起往下看看吧~
内裤上的分泌物是什么?
健康男性内裤上一般不会有分泌物,男性内裤上所谓的“脏东西”,通常是沾染的尿渍或粪便。一旦男性内裤上发现分泌物,多为病理现象,需要及时寻找病因。
女性内裤上的分泌物通常就是“白带”。白带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以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而成的。生理性,即 正常白带为白色稀糊状或者蛋清样,没有臭味,量较少,对机体没有损害,反而有利于阴道的清洁作用,并可帮助阴道保持酸碱平衡,防止致病菌的繁殖。 但是若白带的性状、气味、数量等发生变化,如白带呈豆腐渣样,可能是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呈黄色粘稠状,带血丝,可能是慢性宫颈炎……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内裤能不能和袜子一起洗?
最好不要。如果你是既没有脚部疾病、皮肤疾病,也没有生殖器疾病,且抵抗力好的健康人群,两者混洗也没有太大问题;但若不是,则很可能出现交叉感染。 尽管我们潜意识里会认为袜子比内裤脏,但真相其实是,穿过的袜子上有汗液、老旧角质、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经过简单的清洗,基本可以消除。而一条脏内裤平均带有0.1克粪便,若是其中含有甲肝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等为数100亿的细菌和病毒。即使经过清洗也会有部分残留。 所以, 袜子不一定就比内裤脏,但也不建议一起洗。
内裤怎么杀菌效果好?
内裤上既然有那么多细菌病毒,那么该怎么清洗更干净呢? 如果用热水烫内裤,当开水倒进盆子后,温度会迅速下降,100℃的持续时间最多也就3~5分钟, 很难完全杀灭细菌。
用开水煮内裤,效果可以,但长时间煮内裤会破坏内裤的面料纤维,影响穿着体验。 至于消毒液,虽然其可以杀死内裤上的细菌,但它的成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强氧化剂,如果没冲洗干净,反而可能对人体造成一些潜在危害。 清洗内裤最好使用肥皂。因为肥皂呈碱性,能有效清除内裤上的酸性分泌物,使霉菌与滴虫这两大常见的妇科致病菌得到消灭。
正确的清洗方法应该是涂抹肥皂后,搓洗3~5分钟,使肥皂与内裤上的病菌充分接触,然后再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洗过的内裤要不要翻过来晒?
有些人认为:内裤反着晒,才能保证内裤上的细菌被阳光彻底杀灭。 如果真要讲究,贴身内衣裤最好正着晒。把内裤翻过来晒,你想想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生物,心里肯定过不去。如果刮来一阵大风,风里夹着灰尘、沙尘,指不定还要再洗一次呢。
另外,不要太小看阳光的穿透力,内裤就那么薄薄的一两层布,织物又有许多缝隙,所以不要担心杀菌不到位。 重要的是完全晒干。如果家中阳光较少,或者接连都是阴雨天,则应该将内裤挂在通风处晾晒,或者直接用烘干机、吹风机等进行高温处理。
内裤为何会越洗越黄、越硬?
每次洗内裤的时候,裤裆都是被重点揉搓的部位,时间久了里面的纤维就会断裂、脱落,摸起来就会变得干硬。另外,若是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也会让内裤裆部的棉织物老化得更快,容易变形,导致又干又硬。
因此,内裤要注意“换新”问题。 如果一条内裤已经明显着色了,洗也洗不掉了,或者是因为长时间穿导致内裤变形了,没有弹性了,这都说明你的内裤该“断舍离”了。
购买内裤时要注意这3点
* 材质:内裤质量应该选棉、麻、丝绸等,不易引起过敏、瘙痒等症状。而化纤材料,如腈纶、棉纶(尼龙)等,透气性和吸汗性都比较差,不适合长时间穿。
* 大小:内裤太紧、太小都会使外阴部环境潮湿高热,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泌尿和生殖系统感染,应选择尺寸合身的内裤。
* 颜色:浅色的内裤有利于及时发现疾病信号。如患有阴道炎的女性,阴道分泌物易发黄甚至带血,而深色内裤容易掩盖掉这些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