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疟疾,带给我们何种启示?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3753篇文章
2008年4月25日是首个世界疟疾日,原国家卫生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每年4月26日作为“全国疟疾日”。
关于疟疾,我最多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姥姥为了吓唬不让我到河里游泳的警告,“到河里游泳会发疟子,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最后哆嗦死!”而对于九零后们,疟疾更如同一种早就荡然无存的古老疾病,其存在感几近于零,更多只能从《亮剑》等颇有年代感的影视剧中窥知一二。然而,对于那个时代的很多老人们则是真实的、痛苦的回忆,因为新中国成立前,每年约有3000万疟疾病人,其中30万人死亡,病死率高达1%。
2021年6月30日,疟疾在中国的历史终结了。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中国已经消除了疟疾。至此,在四十年代每年致30万中国人死亡的传染病被消灭了,我国也成为30多年来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首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这对于防控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有何启示呢?
一、不断创新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认为中国能够消除疟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非常善于解决问题,一直寻找新的和创新的方法,会试验不同的东西,不光是开发新的药品、药浸蚊帐,“哪怕很小的街区范围内也会主动尝试一些新方法,(总结出)哪些是管用的,哪些是不管用的,这是很好的经验,这也和我们在全球抗疫事业紧密相关。”
尽管青蒿素因抗疟闻名世界,但药物浸泡蚊帐的贡献也并不比其逊色。有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避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68%的疟疾新病例,世卫组织也建议将药浸蚊帐作为控制疟疾的主要干预措施,足见其在全球防疟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过,早在世卫组织提出该建议前,中国就成为全球最早尝试使用药浸蚊帐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主要用于四川、广东、河南和江苏等省,当地发病率大幅降低。
二、人民战争
“文革”初期,很多卫生防疫站被撤销或合并,专业防治人员遭遣散,三级卫生保健网基本瘫痪,基层几乎失去防控能力,疟疾乘势而起。1973年,原卫生部派专家分赴各地调查疟疾流行及防治情况,提出在苏鲁豫皖鄂建立“五省联防”机制,“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迅速控制严重的流行局面”。自此,五省在70多万平方公里、3亿多人口范围内,开始并坚持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疟疾联防。
中国医科院医学情报所1977年整理的一份资料显示,当年末的经验交流会上,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卫生部门均派人出席,科研人员和赤脚医生代表也到场分享。随着防控工作重回正轨,发病率曲线画出了一个尖耸的倒U形,疟疾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到1979年,全国发病率较1970年下降了91.31%。在前述中部五省,近百个县发病率降至万分之一以下,南方情况更好,大量县降至万分之五以下,广东大部分地区甚至无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
三、勇于拼搏
为了追踪蚊子种群分布及密度,基层疾控人员要定期抓蚊子。这项工作两人一组,午夜后,一人坐在户外的蚊帐里吸引蚊子,40分钟后,另一人就用吸管抓20分钟蚊子。这样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研究疟疾潜伏期和复发期——这是指导人群服药的关键,早期的很多研究人员都有过,排队把手伸进蚊笼主动感染疟疾的经历。
防控方案确定后,重担落到基层,对最基层村医的要求是,“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咽不走”。当基层缺人,政府机关就组织人员集体拉到村里住八天,白天掰药,吞药后必须张嘴检查,晚上总结,还要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为适应村民凌晨四点多要起来农忙或进城打工,晚上八九点才回来起居规律,村医和督导员送药只能早出晚归。有一位基层村医在送药途中,摩托车前轮爆胎,整个人栽倒在地。等被路人发现送到县医院时已经延误了几小时,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四、精准防控
作为疟疾的唯一传播媒介,按蚊的飞行距离决定了多少人需要服药预防。依据病例、水体、住宅三要素进行风险范围划定。范围的大小与病例数量、分布均有关,有的范围很小,仅涉及病家及四邻,有的又很大,整个自然村均为风险范围。为了提高现场的可操作性,安徽省将距离划定为病家周围50米或100米。
2008年,为了论证全面消除疟疾可行,专家们进行了疟区分层,并做了张地图,用不同颜色将全国2858个县分成四类:75个一类县(近三年均有本地病例且发病率大于万分之一);687个二类县(近三年均有本地病例且至少一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1432个三类县(近三年无本地病例的流行县);664个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将一类县作为防控重点,紧紧抓在手中。
历经两年的论证,2010年,中国正式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出用十年时间,即到2020年全面消除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中国对抗疟疾的策略到了调整的十字路口:若想消除疟疾,防控策略就要精准。如何做到精准?世卫组织提出的技术框架提出将监测作为核心措施之一,必须建立一整套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疾病数据的系统。
然而我国专家认为仅做到监测,并不能阻断疟疾传播,必须同时做到及时的响应。顺着这样解题的思路,江苏的专家团队提出了一套“1-3-7工作规范”,即确诊后1日内完成疫情报告,3日内完成实验室复核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7日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1是基于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3和7则更多考虑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可能一天做不完(个案流调和疫点处置)。按蚊吸血后至少要两周以上才具备传染性,如果两周之内能发现传染源、感染地点、面积,在两周之内清除传染源和阳性蚊子,传播就能阻断。这一模式,已被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为人类抗击疟疾贡献了中国智慧。
虽然本土病例被消除,但每年仍有近3000例的境外输入病例,云南等边境地带也可能有“阳性”蚊子“越境”。若输入病例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较易成为传染源,引起当地继发传播。因此,将防控关口前移至还有疟疾的国家亦是关键。2002年后,江苏省就与世卫组织合作开设国际培训班,新冠疫情暴发后,培训班改到线上。2012年后,中国专家则开始谋划如何让抗疟经验出海。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王海龙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