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这些女性更容易得第二大妇科癌症,风险升高了近1倍!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4-25 20:58:00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另两种是宫颈癌和卵巢癌)之一,也是继宫颈癌之后第二常见的妇科癌症,约占妇科癌症的20%-30%,多发生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中。

2020年,全球新发子宫内膜癌41.7万例,导致9.7万女性死亡。在中国,据国家癌症中心最近公布的数据,2016年新增子宫内膜癌7.1万例,占女性癌症发病人数的3.89%;导致1.7万人死亡,占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1.9%。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近20年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那哪些危险因素会对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产生影响呢?据一项由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在《生物医学中心医学期刊》(BMC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几乎会使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一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121885名女性参与者进行了分析,其中12906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108979名是没有患子宫内膜癌的对照人群。

研究人员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更好分析因果)的方法,以遗传信息作为体重的替代指标,对14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变异数据进行了分析。

这些SNP与14种标记物相关,可能介导了超重或肥胖与子宫内膜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包括:

9种代谢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脂联素和瘦素;

3种内源性性激素或调节它们生物活性的物质:总睾酮、生物可利用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

2种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

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参与者的身高、体重等基本健康信息,生活方式信息,以及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亚型等信息。

图片来源:123RF

刨除其他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超重或肥胖,以及3种分子特征与子宫内膜癌及其亚型风险升高相关。具体来看:

体重指数(BMI)每增加4.7 kg/m2,与参与者子宫内膜癌风险升高88%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两种亚型——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癌,风险分别升高89%67%相关。

总睾酮生物可利用睾酮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同样与子宫内膜癌及其亚型风险升高相关。而其它几种分子特征与子宫内膜癌风险之间并没有明显关联。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与超重或肥胖相关的子宫内膜癌中,分别有约15%11%是由生物可利用睾酮空腹胰岛素升高引起的;在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中,也分别有15%16%生物可利用睾酮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

研究人员分析,体重增加出现超重或肥胖,会对代谢等产生影响,导致生物可利用睾酮和空腹胰岛素升高,进而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最后强调指出,超重或肥胖是除吸烟以外的癌症第二大可改变危险因素。全球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大约有34%是由超重或肥胖引起。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上升与全球肥胖率的上升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对女性来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以维持健康的体重,是子宫内膜癌一级预防的基石。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介绍,除了超重或肥胖外,以下因素也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的人,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高血压患者增高1.8倍

初潮早与绝经晚:晚绝经的女性在后几年大多为无排卵月经,因此延长了无孕激素协同作用的雌激素刺激时间,也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不孕不育:不孕不育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而与之相反,每次妊娠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此外,末次妊娠年龄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也越低。

卵巢肿瘤:有些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内膜癌。

外源性雌激素:单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如达5年以上,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10-30倍。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替代治疗则不增加罹患内膜癌的风险。

生活方式:目前已知有些生活方式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饮酒、吸烟等。

图片来源:123RF

为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要及时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管理,规范生活习惯,及时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或超声检查,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等,从而降低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参考资料

[1] Emma Hazelwood, et al.,(2022). Identifying molecular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BMC Medicine, DOI: 10.1186/s12916-022-02322-3.

[2] Excess weight almost doubles risk of womb cancer. Retrieved Apr 25 ,2022,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4-excess-weight-womb-cancer.html

[3]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 Retrieved Jan 3 ,2022,from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04/a0e67177df1f439898683e1333957c74/files/22a422760c924a91bf07faf1e66ad7de.pdf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健康榨知机」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健康榨知机 丨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微信号 : ey_global

▇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

分享、点赞、在看,传播健康知识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研究人员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