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肺结节,会不会就是肺癌?
阳光惨淡的午后,门诊的病人络绎不绝。
突然门外匆匆走进一位年轻的女性,神色焦急,还没坐下就急切地问道,“医生,我最近体检发现肺上长了一个小结节,这是不是肺癌啊?”
这位年轻女性的反应很常见,我们来聊聊“肺结节”究竟是个啥?
一般来说,肺内直径≤3cm的,范围比较局限、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实心的)或亚实性(周围云雾状包绕着中间实心的/云雾状的)肺部阴影,都可以被称作肺结节。
有些较为常见的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或者感染,也可能导致小结节出现。
但这些常见的疾病经过对症治疗后,肺上的结节会吸收甚至消散,不属于我们一般意义上讲的肺结节。
在此,我们主要还是来谈谈这个让人担惊受怕的,可能是“肺癌”的肺结节。
实性肺结节
亚实性肺结节
(医生供图)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或特别清晰的原因,可以来解释肺结节是怎么长出来的。但要说它完全是个随机事件,也不会让人信服。
由于体检或者是针对早期肺癌筛查的CT检查,是为了寻找高危的结节(肺癌可能大的或“长相”比较特别的结节),所以,目前对于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是有相对明确的说法。也就是说,具备这些“条件”的人,长出来的结节是“定时炸弹”的可能性会更高。
图片来源:123RF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1]:
(1) 重度吸烟者,比如每天吸一包,连续20年甚至更久的吸烟史,或者老烟枪幡然醒悟戒烟了,但戒烟时间
(2)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 合并一些慢性的肺部疾病,比如老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有肺结核病史等;
(4) 既往得过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当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检查。(比如年龄的界限目前并没有很明确的结论,当然高龄是更偏高危一点。很多女性自己不抽烟,但是会受到家庭或者工作场合二手烟的“毒害”,也是需要纳入考虑的。)
随着更多研究的进行,可能高危的条件会有些许变化,因此可以在呼吸科门诊听取医生的具体建议来制定自己的检查原则。
体检查到的肺结节到底是不是“肺癌”呢?
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靠拍一个CT,找医生看看片子来定论。通过片子,最多只能告诉你,这个结节是不是“像”一个不好的东西。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它是不是肺癌(多数是早期癌),那只能把它从肺里面取出来(开刀或者用穿刺针扎进结节取一点组织),然后请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看有没有癌细胞。但显然,绝大部分的肺结节是不用如此折腾来进行明确。
因为,最终被确诊是早期肺癌的小结节是非常少的一部分。美国学者花了9年时间(2002~2011),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查和后续的跟踪,发现只有不到4%的人最后是肺癌[2]。
也就是说,95%以上的肺结节其实都是“良民”或者“暂时的良民”,短期内不会有危害。
近年来,中国很多城市也开展了肺癌的早期筛查,得出了类似的结果[3],因此无须对查出一个肺结节过分地恐慌。
前面提到,由于大部分肺结节属于良性,间隔一定的时间来医院复查胸部CT,是目前最普遍的手段。
有些结节刚查到的时候“慈眉善目”,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后面有可能会慢慢长大,“凶相毕露”到需要处理掉的地步(这种比例也不高),但只有定期随访才能让医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尽快地处理掉这种“定时炸弹”。
而平均多久来医院复查,取决于每个人具体的情况(比如年龄,结节大小,是不是吸烟,有没有肺癌家族史),因此听从医生的建议才是关键,过分焦虑或者无所谓都不可取。
希望大家按时体检,开开心心生活每一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 年版)[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10): 763-771.
[2]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Aberle DR, Adams AM, et al.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365:395-409.
[3]Li N, Tan FW et al. One-off low-dose CT for lung cancer screening in China: a multicentr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Respir Med. March 08,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16/S2213-2600(21)00560-9
编辑:薇落、张杰、王艳
校对: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运营:韩宁宁 | 统筹:赵亚楠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