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抗抑郁药物会让人“上瘾”,或越吃越没效吗?关于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真相!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5-14 09:40:14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抑郁症的盛行率约3.8%,影响约28亿人口;而根据2017年的国民健康访问调查结果,12岁以上的国人中约有11.1%呈抑郁症状,其中女性占12%,男性则为10.1%,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受到抑郁所苦。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看出,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抑郁症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疾病,其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不亚于癌症、糖尿病等其他重大身体疾病,足见抑郁症的防治需要全体社会更多的关注。

抑郁症是什么?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第五版(DSM-5)的内容,抑郁症包含抑郁情绪、不快乐、体重变化、失眠或嗜睡、疲累、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动、难以专注/难以决断、无价值感或罪恶感,以及反复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杀意念等9项症状。

当一个人陷入持续过久、严重度过高的低落情绪或失去喜乐感,且合并上述其他身体症状及负面认知时,即有罹患抑郁症的可能,可进一步进行自评量表检测,或寻求精神科评估与建议。

我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为什么我的诊断不是抑郁症?

除了医疗领域从业人员撰写的卫教文章,在坊间、网络上也有许多针对抑郁症、抑郁情绪相关的自助文章或经验分享,提高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认识。然而,在诊间里经常听到患者的疑问:“我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为什么我的诊断不是抑郁症?”、“明明已经努力照着病友的经验分享做了,为什么我的抑郁没有改善?”

由于“抑郁”一词的用法并非侷限于医学专业领域,其所指涉的对象从最一般性的情绪低落状态,到病理性的“持续性抑郁症”,以及病理程度最严重的“重度郁症”与“躁郁症”的郁期皆有可能。故不同个案临床表现虽有相似之处,但对应的临床诊断可能不同,适合的治疗方式也可能有所差异,难以互相比较。

另外,抑郁症的严重度可依涵盖的症状数分为轻、中、重度,在症状学上亦可能合并有不同的特征,例如焦虑特征、季节性特征等,这些特定的临床表现特征可能暗示特定病程或治疗反应,故也会对应到不同的药物选择及治疗策略。由此可知,正确诊断及对精神病理的梳理才是迈向有效治疗的最优先步骤。

抑郁症药物会成瘾,或“越吃越没效”吗?

对于抑郁症的成因,目前倾向以生理、心理、社会交叉影响模式理解。在生物学上,近年神经科学研究结果指出,抑郁情绪可能与脑部神经传导物质失衡相关,其中又与血清素(serotonin)功能不足的关联性最高。

在心理社会层面,抑郁症常续发于某一压力事件,也就是压力事件的强度若超越个人调适压力的能力,则可能诱发抑郁症状的发生,而个人调适压力能力又受到人格特质、思考模式、惯用纾压方式、支持系统等因子影响。

由成因观察,抑郁症的治疗可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介入,然而对于重度抑郁患者,受限于疾病本身的情绪及认知症状,单纯心理社会层面介入效果往往不彰,故仍建议配合药物治疗,在症状部分改善后可再与治疗团队讨论生理、心理、社会介入的比重调整。

一般常见的抗抑郁药物选择如下:

1.选择性血清回收抑制剂、正肾上腺素与血清回收抑制剂、血清素受器活性调节药物

包含常见的百忧解(Prozac,学名fluoxetine)、速悦(Efexor,学名venlafaxine)、得绪安(Lepax,学名escitalopram)、乐复得(Zoloft,学名sertraline)、千忧解(Cymbalta,学名duloxetine)、克忧果(Seroxat,学名paroxetine)、敏特思(Brintellix,学名vortioxetine)等药物,借由调节血清素功能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机转,通常需要2~4周才能完全发挥药效。

由于血清素受器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与肠胃道,故此类药物在刚开始使用时经常出现肠胃不适、反胃、噁心、食欲改变等副作用,但若尚能容忍且持续使用药物,上述副作用一般于服药3~7天后改善及消失。

其中SNRI类药物除了血清素活性外,亦会提升正肾上腺素活性,对于焦虑症状有较佳疗效,但使用时相较于SSRI出现血压上升肠胃道出血诱发躁症的风险较高,且用药初期常有暂时性的焦虑度上升,故耐受度较SSRI差。

由于副作用出现往往早于药效,故如何维持良好的药物遵嘱性,是此类药物在使用时的最大挑战;若能持续服药,约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患者呈抑郁症状获得改善。

2.多巴胺与正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

此类药物以威克倦(Wellbutrin,学名bupropion)为代表,机转为提高多巴胺与正肾上腺素活性,主要改善抑郁相关的能量症状(如疲劳)。此类药物的副作用包含手抖、心悸、降低癫痫发作的阈值,一般而言副作用较温和,多数患者持续使用此类药物的意愿较高,惟其改善抑郁情绪的药效较有限。

3.乐活优(Remeron,学名mirtazapine)

除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外,也有提升食欲、镇静安眠等效果,可用于食欲不振、深受失眠困扰的患者。但因可能出现口干、便秘、体重增加、日间过度嗜睡等副作用,需视患者需求调整药物的剂量或更改药物选择。

4.烦多闪(Valdoxan,学名agomelatine)

可调节褪黑激素受器与血清素受器的活性,对于调节睡眠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皆有相当疗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晕眩,但药物耐受度大致良好。惟过往曾有案例指出此药物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故初次使用的患者须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数,假如出现异常则须考虑停用。

5.传统抗抑郁药物

包含三环及异环抗抑郁剂与单胺氧化酵素抑制酶,此类药物因副作用较多,例如过度镇静、口干、尿液滞留等症状,故目前较少用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线药物。

由于抑郁症常合并焦虑、失眠等症状,故临床上经常搭配安眠镇静类药物一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安眠镇静类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症状,仍需配合医嘱使用上述的抗抑郁药物,才能治疗根源的焦虑抑郁情绪。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因担忧“吃太多药”而自行停用抗抑郁药物,仅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但长期而言若根源的抑郁情绪未获得妥善治疗,往往造成焦虑与失眠症状的慢性化,只能长期依赖安眠镇静类药物,造成“无法断药”、“越吃越多”、“越吃越没效”等药物使用障碍症类群的症状。故患者若有对于用药的相关疑惑,建议主动提出与医师讨论调整,不建议自行停用抗抑郁药物。

对于多数抑郁症患者而言,经抗抑郁药物治疗4 8周以上,症状应有所改善。而针对使用前段所述两种以上的抗抑郁药物分别治疗4~8周以上,但症状仍未有明显改善的难治型抑郁症,除了使用抗抑郁药物外,也可能合并其他辅助性药物治疗,例如抗精神病药物、甲状腺素等。

常并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包含思乐康(Seroquel,学名quetiapine)及安利复(Abilify,学名aripiprazole),故患者若于处方签上看到抗精神病药物不须惊慌,可与医师澄清此类药物开立的原因,不建议自行停用药物。

而在药物治疗之外,其他高效治疗方式如电痉挛治疗、心理咨询催眠治疗对于难治型抑郁症,也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抑郁症会好吗?

未经治疗的抑郁症,其症状可能持续6~13个月,若经治疗则症状一般在3个月内缓解。不过,若在3个月内或症状达完全缓解前便停药,未来复发机会极高。因此抑郁症应视为一慢性疾病,需要积极治疗控制。

如果因为过于心急、担忧“吃太多药”或“一吃药就要吃一辈子”等错误观念,在症状稍有起色时便自行停用抗抑郁药物,往往导致抑郁症频繁复发,且每次发作的时长越来越久、治疗反应越来越差,对职业、人际功能皆可能造成明显影响。

一般而言,抗抑郁药物不会造成“依赖”、“成瘾”等问题,惟因为药理机转特性,在停用药物时需要缓慢减少剂量,以减少身体不适应的戒断反应。但只要症状稳定、在指导下逐步减低药量,几乎所有个案都可以停用抗抑郁药物。

换句话说,影响抗抑郁药物使用时长的决定性因素,为抑郁症状缓解程度,并非药物依赖或成瘾。故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若有复发征兆也建议及早就诊,症状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所需的治疗时程也越短。

过往研究及文献多建议,在症状完全缓解达6个月后再开始减药或停药,可大幅减低复发风险;而患者本身若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同时进行心理社会层面介入,例如心理治疗、压力源移除等,也可更进一步降低复发机率,让减药更加顺利、停用药物不是问题。

及早治疗,远离抑郁症

近年在WHO及各民间单位的关注下,大众对于抑郁症的了解渐增,以抑郁症状为主诉的就诊量也逐年增加,但相较于整体的估计盛行率,仍有相当多受抑郁所苦的患者未接受完整治疗。其实若能及时就医并配合妥善的药物、心理治疗,抑郁症状有机会完全缓解,也能最小化对于生活功能的影响。

如何继续增进民众对于抑郁症状的认知、减少疾病污名、增加对于药物的理解及遵嘱性,同时增加医师及其他临床工作人员对于抑郁症的敏感度,加强症状预防,是抑郁症防治上需要继续努力的要务。

|性格色彩测试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性格色彩进行测试。

|抑郁症自我检测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抑郁症自测进行测试。

|焦虑症自我检测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焦虑症自测进行测试。

|双相情感障碍自我检测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双相自测进行测试。

扫一扫关注

标签: 抗抑郁药物 药物治疗 正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