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干货收藏|这个国家的细胞与基因疗法是怎样破局的?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6-07 08:50:54

▎药明康德

“患者不得不等待某种细胞治疗产品真正能用得上,这通常需要约6到10周的周转时间。”

“(这种疗法)必须渗透到实体瘤领域,这是更常见的癌症类型。”

“如果我们能以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周转的方式交付产品,让更多患者可以使用,就会产生影响。”

……

内容概要

1.全球范围内,细胞与基因疗法发展可能仍处早期阶段。

2.作为一种“活的药物”,该疗法在研发、生产和供应链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3.寻找新靶点、开发通用型细胞产品、优化生产工艺是这一疗法创新突破的着力点。

在生物医药领域,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与基因疗法(CGT)在众多疾病,特别是癌症和遗传疾病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亟待克服的挑战就在眼前。作为亚太地区的创新中坚,新加坡开创出一套独有模式——在整条价值链的不同节点上,学术界、生物技术公司和政府之间通过多边合作,积极推动新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建立起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圈。

日前,2022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特别开设了区域性创新专场,聚焦亚太地区细胞与基因疗法的转化医学高地——新加坡,六位顶尖意见领袖“云端”共话,揭秘这一领域在新加坡飞速发展的“秘诀”,探讨更具活力的转化如何实现。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即可访问视频页面,重温思想盛宴。

▲即刻行动:聚焦新加坡:亚太肿瘤领域细胞与基因疗法的转化中心(附中文字幕)

行业仍处早期阶段

在论坛中,与会嘉宾们剖析了势头正旺的细胞与基因疗法存在哪些拖慢进展的因素,并认为克服现存的挑战才能催生真正的变革。

“我们可能仍处于早期阶段。” 新加坡转化癌症研究联盟执行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主任兼高级顾问Wee Joo Chng教授如此评价细胞与基因疗法的全球发展现状。

一方面,细胞与基因疗法迄今获批产品数量少,且适应症范围狭窄,在实体瘤领域进展缓慢。新加坡临床研究与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新加坡临床研究所执行董事Danny Soon博士指出,“现阶段获批产品仅有十余种,且获批的适应症主要集中于血液肿瘤或罕见病领域。”而实际上,实体瘤在细分种类和患者数量上远高于血液肿瘤。

此外,这些创新疗法在研发、生产和使用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也限制了患者可及性。从流程看,以相对成熟的CAR-T疗法为例,该技术把患者的T淋巴细胞提取出来,经过工程化改造和数量扩增后,重新输回患者体内,让T细胞通过识别并攻击特定的癌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但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细胞治疗助理医学主任、新加坡综合医院血液病学高级顾问Francesca Lim博士表示,这一提取-改造-回输的过程,“通常需要大约6到10周”,随着病情进展,“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等到接受治疗”

此外,还有多名与会者提及,作为一种“活的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对生产环境的细微变化高度敏感,工艺开发流程繁复,对储存和运输的要求也十分严苛,导致这些创新疗法成本不菲,进一步限制患者可及性。面对这些难题,QbD(Quality by Design)理念已成为全球先进共识,在此基础上,药明康德旗下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CTDMO(Contract Testing,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药明生基进一步突破了全流程测试的壁垒,是全球少数“一站式”实现所有的检测开发、生物安全、病毒清除和最终产品放行等测试环节的平台之一,在新一代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帮助全球开发者降本提效,最终惠及患者。

图片来源:123RF

如何寻求新的突破?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模式,与会嘉宾们认为,要想充分释放细胞与基因疗法的潜能,需要在创新、生产和工艺研发等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首先是更好地区分靶点,使细胞与基因疗法应用于更多类型的肿瘤治疗,尤其是在实体瘤领域。合适的靶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细胞与基因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Wee Joo Chng教授以CAR-T疗法为例解释,该疗法针对的靶点同样也在正常细胞中表达,这意味着,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很大损害。而找到不影响健康组织的特异性靶点,需要对相关生物学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使用更好的临床前模型,Danny Soon博士强调,“这两者必不可少,但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其次是开发通用型细胞产品,惠及更多患者。Francesca Lim博士指出,在自体CAR-T疗法中,患者自身采集的T细胞受既往治疗影响,细胞质量和治疗效果可能非常有限。更理想的情况是,能够提供健康供体来源或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T细胞,即同种异体疗法,更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促进患者可及。在物流运输方面,Wee Joo Chng教授还补充道,我们需要“更适合产品的现货供应”。

Francesca Lim博士提到,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下属的Cell Facility Unit有一个自动化平台,能够让患者“接受几乎即时性的CAR-T细胞产品”,避免了自体CAR-T疗法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时间延迟。而对于同种异体疗法的配型问题,她建议,应意识到脐带血来源的重要性,“选择脐带血来生产,周转时间要短得多,过程也更容易。”

嘉宾们谈到的第三个方向是攻克大规模生产瓶颈。“(需要)获得一种真正经过深思熟虑的生产方法,从病毒载体的创建一直到细胞操作和生产,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MediSix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Andrew Bruce先生表示,生产是创新疗法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却也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

颠覆性的创新是少有人走的路,但科学家永远愿意直面挑战,在各个环节上合作突破,推动未来。比如在今年初,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刊发论文显示,药明生基的TESSA技术能用于规模化生产无转染的腺相关病毒(AAV),降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生产成本,帮助全球开发者突破产能瓶颈,新的产能可以支持10倍患者数量的治疗。随着药明生基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于近日宣布开展全新合作,TESSA技术将被引入亚太地区,人们距离攻克细胞与基因疗法的大规模生产难题更近一步。

加速创新的未来

纵观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我们已经看到,新加坡直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研发、生产及连通性等方面不断投入,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新加坡最新发布的“RIE2025”计划,拨出30年来最大一笔科研专款,总投入250亿新元(约1220亿元人民币),并通过人才战略、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激励政策来推动该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研发体系创新、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和提升投资者投资意愿等方面都将有着积极影响。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令人激动的前沿之一,细胞与基因疗法的未来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业内同仁的积极行动下,这一新兴疗法终将逾越现有的障碍,发挥全部的潜能,让一次治疗、长久疗效、潜在治愈的未来,有望真正来到每一位患者的身边。让我们共同期待,细胞与基因疗法的创新变得更快、更多、更好!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分享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

标签: 基因疗法 大规模生产 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