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每日刷牙达这个数,高血压风险可降低45%!你达标了吗?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6-07 10:47:16

导语: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年导致770万人过早死亡。鉴于高血压的不良后果,尽早确定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主题。往期研究曾揭示多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如高盐饮食、锻炼不足、饮酒和吸烟。但是,你知道吗?我们每天生活中的刷牙次数也与高血压风险密切相关。

刷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口腔健康的基本自我保健行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良的刷牙习惯与一系列健康问题有关,包括牙龈炎、蛀牙、牙周病、头颈癌、血脂异常和内皮功能障碍。

俗话说“病从口入”,那么从现代医学角度,这句俗语是否“站得住脚”呢?口腔环境温热潮湿,利于细菌滋长,我们的每一颗牙齿表面,都可能依附着1亿到10亿细菌。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口腔健康与心血管病关联紧密,刷牙频率与心血管病、糖尿病和吸入性肺炎等常见慢性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注口腔健康,才能守住我们的“健康大门”。

2022年5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上发表了题为“Meta-analysi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tooth brushing and hypertension risk”的荟萃分析,研究表明勤刷牙有助降低高血压风险,刷牙频次最低的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比勤刷牙人群高出84%(图1)[1]!

图1 研究成果(图源:[1])

该荟萃分析共纳入8项发表于2009-2020年的相关研究,其中3篇为队列研究、5篇为横断面研究,共涉及274124名参与者。其中,8项研究调查了刷牙与高血压风险之间的关系,5项涉及刷牙和高血压风险的剂量反应分析,观察到刷牙频率与高血压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联(图2)。

图2 每天刷牙减少一次的综合优势比高血压森林图(图源:[1])

分析结果显示,与刷牙频率最高的人相比,刷牙频率最低者出现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了84%。刷牙频率与高血压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每天刷牙一次,高血压风险便可降低22%。研究者发现,排除任何一项研究都不会显著改变上述关联,且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JCH:每天刷牙两次+,

高血压和糖尿病风险可显著降低

考虑到上述荟萃分析囊括的8项研究均来自韩国和日本,笔者进一步搜集了来自中国本土的研究。无独有偶,就在几个月前,我国学者也曾基于本国人群特征在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上发表过研究刷牙次数与罹患高血压风险关联的文章。

2022年3月7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s of oral hygiene with incident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该项研究揭示,与几乎不刷牙的人群相比,每天刷牙至少两次的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45%,糖尿病风险降低35%(图3)[2]!

图3 研究成果(图源:[2])

研究团队基于贵州省人口健康队列研究(The Guizhou Population Health Cohort Study, GPHCS)招募了9280名18岁及以上人群,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44.52岁。研究团队通过结构化问卷收集参与者的口腔卫生信息,包括刷牙频率(从不、每天

■ 在GPHCS中的8139名参与者中,12.92% (1052/8139) 未定期刷牙,27.86% (2268/8139) 多次刷牙;

■ 在所有参与者中,女性占47.5%,农村居民占66.6%,汉族占58.7%;

■ 与经常刷牙的人(≥1/d)相比,每天刷牙少于一次的参与者年龄较大、生活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吸烟的可能性更大;

■ 在所有调查者中,分别有31.1%、4.1% 和 25.3%报告牙龈出血、每年至少一次牙科就诊以及一颗或多颗牙齿脱落。

该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59年,共统计到1215例高血压病例和767例2型糖尿病病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地点、种族、婚姻、职业、教育、吸烟状况、饮酒、运动、BMI、基线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混杂因素后,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

1.与几乎不刷牙相比,每天刷牙一次便可使高血压发病风险降低23%,与2型糖尿病风险变化无显著关联;

2.与几乎不刷牙人群相比,每天至少刷牙两次,高血压发病风险可降低45%,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35%;

3.进一步排除随访不足2年的参与者后发现:与几乎不刷牙群体相比,每天刷牙≥2次的群体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仍分别降低46%和36%

早期各种国外研究表明,口腔健康不佳,比如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出血和牙齿脱落等,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相关,其主要机制可能在于口腔疾病问题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对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所产生的显著影响。

EJPC:每天刷牙三次+,

心衰、房颤风险骤降!

上述两篇研究揭示了勤刷牙有助于降低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但其实,勤刷牙的好处远不止于此。

2020年11月1日,一项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上题为“Improved oral hygiene care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occurrence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 failure: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的研究显示,每天刷牙≥3次的参与者,房颤风险降低10%,心衰风险降低12%(图4)[3]。

图4 研究成果(图源:[3])

本研究共招募了161286名来自韩国国家健康保险系统健康队列的参与者,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52.2±8.7岁,没有房颤、心衰或心脏瓣膜疾病病史。研究人员重点调查参与者的牙周病患病情况、每日刷牙次数、专业洁牙次数、缺牙颗数。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刷牙0-1次、每天刷牙2次和每天刷牙3次的受试者分别占14.6%、44.6%和40.8%,在平均10.5年的随访期间,参与者中有4911例发生房颤,有7971例发生心衰。

研究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口腔卫生指标与房颤、心衰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发现:

■ 未患有牙周病的受试者房颤和心衰风险都较低;

■ 牙齿缺失数量较多的受试者患房颤和心衰的风险显著增加;

每日刷牙次数在0-1次的参与者,其患心衰和房颤风险最高

每日刷牙≥3次的参与者,房颤风险降低10%、心衰风险降低12%。

根据我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中年人口腔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近三分之二的成人不能做到每日刷牙两次,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为96.7%,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后者比十年前上升了10.1个百分点。

报告还指出,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自身健康,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其中最严重的是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医生经常发现心血管病人中或多或少患有口腔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相比牙齿健康者,患有活动性牙齿疾病的患者,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增加2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3倍以上。更有研究表明,口腔细菌感染与动脉的厚度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口腔健康,守住我们的“健康大门”已刻不容缓。树立“大健康”的全局理念从认真刷牙开始

题图来源:元气网-联合报,仅用于学术交流。

撰文|露娜

排版|乔维钧

End

参考资料:

[2]Wang Y, Jiang Y, Chen Y, et al. Associations of oral hygiene with incident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in Southwest China.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22 Apr;24(4):483-492. doi: 10.1111/jch.14451. Epub 2022 Mar 7. PMID: 35255181; PMCID: PMC8989750.

[3]Chang Y, Woo HG, Park J, et al. Improved oral hygiene care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occurrence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 failure: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Eur J Prev Cardiol. 2020 Nov;27(17):1835-1845. doi: 10.1177/2047487319886018. Epub 2019 Dec 1. PMID: 31786965.

[4]第四次“流调”数据公布 代表性口腔问题亟待解决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70925/content-495939.html?appfrom=jkj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标签: 风险降低 研究人员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