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点!“新概念”水层出不穷 是真高级还是噱头?
央广网北京7月1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炎炎夏日,要及时补水。可是喝什么样的水?商场里的各种水让人挑花眼,除传统的饮品之外,近期又涌现出了“酵素气泡水”,再加上此前已有的“富氧水”“富氢水”等,在产品宣传中使用了不少听起来充满科技感的概念,或明示或暗示产品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等功效,消费者一时间真假难辨。专家则认为,无论是家里的白开水还是外面卖的各种水,都只能达到补水的效果,其他所谓的“功效”没有科学证据。
(相关资料图)
最近市面上一款“酵素气泡水”引起不小争议,这款饮料配料表里居然有200多种蔬菜水果,让不少消费者直呼是“把菜市场搬了进来”。
一位消费者说:“茴香、辣椒、苦瓜、韭菜、花椒、大蒜、大葱、生姜,这些调料放进去干嘛,又不是做火锅底料。其他的味道喝不出来,也不知道加这么多配料有什么用,就喝出来了一股葡萄味。”
仔细查看这款产品配料表,里面含有的综合果蔬酵素粉有200多种蔬菜水果,从百合、滑子菇、丁香到火龙果、土豆、罗勒、冬瓜等,可谓“包罗万象”。
除了这款新兴产品,还有比较传统的所谓“高端水”,诸如——富氧水、富氢水,在市场上的价格比普通水贵了很多,产品推广也在变着花样宣传其功效,一会儿是氢气抗氧化,一会儿又是富氧更健康,产品广告中这样表述——“富氢水对人体有保健疗效,主要是因为水中富含氢气,为什么氢气对身体好?原因就是氢气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富氧弱碱性水,一瓶畅饮,漫步森林两小时。”
对此,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介绍,所谓“酵素”概念,从日本兴起后传入我国,其本质就是将水果、蔬菜加糖发酵后所得的一些产品,本质上就是“泡菜水”,由于日本在保健品方面的监管不如我国严格,可以宣传各式各样所谓的“功效”,于是就有人借此机会在国内传播酵素概念。
“这个东西其实在中国就是泡菜水,只不过在日本用的更多是水果里边加一些糖,出来的东西叫做酵素。酵素是发酵水,因为在日本,各种保健食品功能食品非常火爆,它的监管不如中国要求严格,觉得好像酵素是个好东西,大家需要喝水,我是不是加点酵素在水里边就让这个水更好?本来没有功效的一个忽悠,加到水里边扩展了忽悠的范围。”云无心说。
那无论我国的泡菜水还是日本的“酵素”到底有没有营养价值?又能达到什么特殊功效呢?云无心认为,营养应该还是有一点的,但目前没有任何权威论文能证明泡过菜和水果的水,对人体有任何特殊作用,至于加入所谓200多种蔬菜水果的营养,也是无稽之谈。
云无心说:“想一想泡菜水里边有没有营养成分?也有一点,因为泡菜水毕竟泡了那么久,里边多少也有一点乳酸,有一些矿物质、氨基酸。但是你喝一瓶酵素水,跟你在一杯水里边加几滴泡菜水,这个作用是一样的。任何的营养成分对于身体健康要产生影响,它都需要有足够的量。你在这个里边加多少种,那么就意味着你每种的量就微乎其微,所以任何的食品宣称其中含有多少种食物原料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噱头。”
云无心告诉记者,其他的“富氢水”“富氧水”概念早已有之,也大多从日本传来,只要它们宣称有健康功效,可以无一例外地判断为虚假宣传。
云无心说:“水中有一定的溶氧,如果加大氧的压力,它是可以加一些氧气进去,但是增加的量非常少。你喝了富养的水也没有意义,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就更低了,本来就特别少,在科学证据上,你喝了含有氢气的水,甚至说你直接吸氢气,对健康也没有什么功效。”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介绍,很多消费者有健康意识但缺乏相应健康知识,如今饮用水行业竞争激烈,在市场存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些商家就动起了“歪脑筋”,违法宣传其所谓的“保健功能”。
“以水为例,基本上说它是一个同质化比较高的行业。消费端有这个意识,但是没这个知识,所以产业端就根据消费端的这种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提炼出所谓的很多功能水,对消费者收“智商税”。但是从食品安全法来说,所有没有蓝帽子(保健品)资质的食品、产品都不能宣称它的功能。”朱丹蓬表示。
朱丹蓬告诉记者,此前某知名食品企业连续两次因虚假宣传被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两次罚款加起来还不到一万元,让一些铤而走险违法宣传的企业感受不到监管的力度。
“监管层对于这种违法违规的事情,处罚的力度以及处罚的速度是欠缺的。他做一个虚假的广告,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了,但是只罚了他9800元。如果对于这么暴利的一个品类市场来说,罚他几千块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铤而走险打擦边球,做一些违法违规的宣传。”朱丹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