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信息:大咖荟客室 | 朱军教授:淋巴瘤学科发展应立足规范,不断完善精准诊疗方案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7-25 17:58:53

近20年来,我国淋巴瘤领域取得长足发展,总体预后水平持续提升,这得益于规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靶向、免疫等各类新型疗法的蓬勃发展。但同时,地区间差异明显、复发难治性疾病治疗困难等,仍是临床面临的突出挑战。

本期【博医荟·大咖荟客室】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接受专访,围绕上述问题发表观点,总结成果,立足现状,指导方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好治又难治”:

淋巴瘤治疗的希望与挑战

淋巴瘤是一类好治又难治的疾病。谓之“好治”,是因为从近几十年的探索轨迹我们可以看到,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肿瘤,部分亚型通过传统放、化疗即可获得长期生存。以霍奇金淋巴瘤(HL)为例,其治愈率明显提高,以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式可使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0%~70%。

此外,惰性肿瘤进展缓慢,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同时,新药物、新疗法的快速发展,为患者获得更长生存带来了诸多希望。因此从这一层面讲,淋巴瘤是好治的,并不可怕。

但同时,由于淋巴瘤分型复杂繁多、异质性强,不同亚型、不同患者个体间肿瘤生物学行为、疗效反应、预后水平等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存在原发耐药/不敏感、缓解持续时间短、进展快、易复发、生存期短等不良特征,治疗棘手。因此,淋巴瘤又是难治的。

面对这样一组既有望治愈又难治复杂的疾病,我们需要准确的诊断、正确的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做好全程管理,才能为每一位淋巴瘤患者最大限度争取治愈机会、争取长期生存。

加强规范化推广,弥合地区间差距

结合数十年的实践体会以及相关研究数据,朱军教授为我们解读了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变化趋势的突出特点。首先,淋巴瘤发病率在升高,且增长速度较快,患者总数越来越多。其次,生存的患者基数也在增加,反映出治疗水平的明显提高。第三,治愈率、长期生存率有所改善,患者死亡率下降。

具体而言,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Oncology杂志上的“Mortality Rate of Lymphoma in China, 2013–2020”这项研究,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点(CDC-DSP)系统等国家相关数据库,统计分析了我国2013-2020年的淋巴瘤死亡率。

从研究结果我们看到,2013-2020年间我国淋巴瘤死亡率有所下降(降幅为1.85%),其中HL降幅高达22.9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也下降了0.14%。但同时研究结果也提示,农村地区淋巴瘤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

另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前期的统计数据显示,本中心收治的HL患者5年生存率能到82%以上,NHL也能达到60%~62%。然而,放眼全国,淋巴瘤总体5年生存率不超过40%。

地区间差异是导致我国整体水平亟待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水平、医疗条件、诊疗规范落地程度都是制约欠发达地区淋巴瘤生存率改善的关键因素,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执行最新的淋巴瘤诊治指南。

因此,帮扶基层、加强推广规范化、助力缩小诊治水平差距也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以提升经济欠发达/落后地区淋巴瘤生存水平。相信这些工作做好、做扎实以后,我国淋巴瘤总体5年生存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努力的方向。

分型分层更趋精准,治疗手段不断丰富

从事淋巴瘤诊治工作数十年,朱军教授对领域的飞速发展感触颇深。诊断方面,分子分型、分期、预后分层越来越精准,能够更有效地指导个体化治疗。治疗方面,新药物、新疗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使选择更加丰富、疗效逐渐突破。新药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抗体类药物,从CD20单抗到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及双抗类药物,抗原靶点和抗体类型都越来越多。

同时,随着对淋巴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异常信号传导通路靶点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也层出不穷,例如应用广泛的BTK抑制剂等,为临床格局带来了重大改变。

此外,免疫疗法中如火如荼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历经漫长发展,终于走到淋巴瘤临床中央,疗效可谓“神奇”,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青睐。抗体类、小分子靶向药、细胞治疗等新型免疫和靶向治疗,也为不同联合和序贯模式提供了可能,相信未来还将进一步改善淋巴瘤治疗现状。

新旧疗法相融相生,

“联合、规范”仍是关键词

新型与传统疗法的合理、科学使用是当下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我们目前的指南和规范,放疗、化疗、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传统手段仍然是淋巴瘤治疗的重要基础,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基石地位不可替代。

新药物的突出疗效能够有效填补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目前主要集中于复发/难治性疾病的应用,以及与传统治疗的联合。因此,现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在探索和尝试新型与经典治疗的组合以及排兵布阵,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布局,以期物尽其用、高效低毒、经济可及。

总而言之,新疗法、新用法前途光明,但我们还有漫长的探索之路要走。在此我们也要强调,积极关注和拥抱创新疗法的同时,大家依然不能忘了严格遵循当前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瘤诊疗指南,规范开展实践。

在此过程中,我们秉着伦理、人文的精神,不放弃创新,合理尝试新药、开展临床试验,推进新药研发,拓展联合疗法。相信我们终会将淋巴瘤治疗推向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专家介绍

朱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副监事长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中华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血液肿瘤组组长

编辑 | 赵薇

审核 | 朱军

排版 |Cécilia

标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