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做这件事后两小时,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压力大烦恼多容易让人发脾气,但是如果你心率储备不好,可要谨慎发脾气,否则心脑血管疾病就要找上门了。
哈佛大学有项研究挺逗,每天发火五次以下比较科学,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心血管疾病的低危人群,还可以偶尔发发火,高危人群就不能发火了。
(资料图)
如果频繁发怒使患病风险积累,将成为人们患病的导火索,暴脾气就成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定时炸弹了。
欧洲心脏杂志报道,愤怒后的两个小时为心脑血管发病高峰期,并且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五倍,患中风的风险增加了三倍。
这其实就是心血管的适应问题,可以用“心率储备”来解释。
心率储备
发脾气后,短时间内心跳能够恢复正常,这种人调节能力好,发脾气没有太大问题。
有些人爬楼后两小时,还心慌不止,这就是心脏的心率储备不好。
安静时心跳每分钟大概70次,有的人发脾气或者运动后,心跳达到每分钟120次就心慌胸闷,差距50次;有的人安静时每分钟70次,运动时心跳达到每分钟180次没啥感觉,短时间休息就能恢复到70次,这种人心率差距110次,心脏的心率储备功能较好。
心态好、脾气好,可以舒缓压力,同时舒缓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血管弹性,改善动脉硬化。
运动时血压高血流快,经常运动心跳有力。运动时心跳快,安静时心脏就会跳得慢,最快与最慢的差距越大,就越不容易“引爆”,这就是运动的好处。
当然不主张剧烈运动,尤其不主张中老年人无氧运动。
总之,心脏蹦跶得“与时俱进”就好,安静时需要慢,应激时也能快起来而不难受,达到“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境界,就是好心脏。
日常生活中怎样缓解情绪,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放松自己
在平时不要给自己过大压力,一旦产生烦躁愤怒的情绪,告诉自己要放松,使情绪慢慢平复。在紧张时可以听轻松的音乐,让自己放松。
2、运动
感觉自己压力过大,情绪焦虑时通过运动可以释放自己,使情绪得到稳定。但要注意避免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易伤害身体。
3、旅游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使自己开阔视野的同时还能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将所有烦恼遗忘在脑后。或者在平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可以平复情绪。
4、避免熬夜
保证足够的睡眠可以使精神恢复,身体器官得到修复,从而能缓解情绪。如果休息不当不仅精神不佳,还会提高各种疾病发病率。
5、饮食调养
美味的食物会舒缓不良情绪带来的压力,警惕高油脂、高盐分、高糖分及高卡路里食物带给心脑血管系统的风险。多吃各类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吃各种瘦肉、鱼虾类来帮助身体补充各类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