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丨“一宿秋风未觉凉”,立秋至,暑未清,肝病患者养生宜忌!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开始。《管子》曾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说文解字》中也说:“秋,禾谷熟也。”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时节。
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是秋季的初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由于处于三伏天的末尾阶段,此时盛夏余热未消,秋燥当令,很多地方天气还非常炎热,故有“秋老虎”之称。
这时肝病患者该如何做好养生呢?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黄帝内经·素问》
1、防暑、防燥
立秋时期,余暑未尽,天地间阳气尚未完全收敛,故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气温升高的时候,但此时天地间湿气已逐渐褪去,开始由潮热转向干热。
此时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虽有凉风时至,一宿秋风未觉凉。这个时期最易感冒,因此要重视气温变化,不能有丝毫懈怠,以当心“秋老虎”。
燥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燥邪伤人,常见口干舌燥,鼻干甚或流鼻血,咽痛,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烦躁等症状。立秋后雨水减少,气温逐渐干燥,应重视预防燥邪伤人。中医有清热滋润、养阴润燥诸法,可用麦冬、百合、生地等煎水代茶或煮粥食用。
2、饮食“省辛增酸”,
受暑气湿热影响,容易感到没胃口、腹胀、消化不良、腹泻、倦怠乏力、四肢倦怠。
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千金·食治》
中医认为,秋气收敛,而从五味的角度来看,辛性发散,酸性收敛,故而当需“省辛增酸”,即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可适当多食时令果蔬等性酸之品。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法天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有“秋瓜坏肚”之说,此时人体脾胃尚且处于虚弱状态,因此像西瓜、哈密瓜
等生冷瓜果需要少吃,以免出现腹痛泄泻等问题。此外,如冬瓜、丝瓜、黄瓜等蔬菜可以常吃,但要注意熟食,且要保证食材新鲜,以固护脾胃。
3、宁心调神
秋气肃降,宜养收心神。进入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焦躁,应宁心养神、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心烦。
可以通过静坐、闭目养神等方式来调节气息、消除焦躁、养护心气,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干燥的秋季,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静心凝神、强身健体尤为重要。
4、起居:“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清凉。此时,我们当遵循《黄帝内经》“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之语。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比较合适。
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使得肺气舒展。并且现代研究还显示,适当的早起,可以振奋精神,使精神高涨,甚至有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4、着装调养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有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俗话说道“春捂秋冻”,这个季节穿衣感到微凉是最好的状态,不必过早添衣,适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不过,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之间温差增大,有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疾病、面瘫等疾病的人群,还是要做好防寒工作。
5、运动适度 秋天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尤其是老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立秋时令果蔬推荐:
1、梨 梨性寒味甘,有清心润肺、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作用。
对咽喉干痛痒、声音嘶哑、干咳痰黄、小便赤短有辅助治疗效果。虚寒体质、腹泻者少吃。
2、葡萄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的功效。
3、苹果
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均有效。
4、石榴
石榴口味有甜、酸甜、酸之分,性味温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杀虫止痢的作用。
5、茄子
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的功效。
6、百合清代医家吴仪洛曾指出,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甚于五味之酸收也。
百合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等功效,可煮粥,煮汤,炒食。
7、银耳
银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之要品,对阴虚火旺、虚热口渴、喉咙干痒等症均有一定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风寒咳嗽、大便泄泻者不宜常吃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