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全球信息:刚刚,武汉发布最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报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8-15 19:00:29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资料图片)

通讯员 柳莹 李田 江莹

8月15日,记者获悉,由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编撰的《武汉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21年)》出炉,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占比下降;在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占比最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上升

意味着武汉药品监测更全面

《报告》显示,2021年武汉市共收集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18002份,每百万人口报告数量达1606份。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272份,占报告总数的40.39%。经过各方努力,武汉市监测单位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据提醒,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尤其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多了,并非说明药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是意味着监管部门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全面,对药品的风险更了解,风险更可控,对药品的评价更加有依据,监管决策更加准确。

202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年龄分布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年期、老年期、青壮年期和14岁以下儿童期,主要用药人群仍为中年期、老年期患者,合计占比64.92%。与2020年相比,14岁以下儿童期报告占比上升3.01%。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占比下降

肿瘤用药严重不良反应风险较高

按照总体报告怀疑药品品种统计,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剂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抗感染药、肿瘤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与2020年比较,抗感染药占比下降3.94%;肿瘤用药占比上升5.44%。

按照严重报告怀疑药品品种统计,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剂排名前5位的类别依次为肿瘤用药、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及神经系统用药。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比下降,说明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增强,武汉市加强抗感染药使用管理等措施取得一定实效。但需关注的是,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然较高。为此,建议市民使用抗生素时,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发热原因不明、病毒性感冒等情况都不宜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抗生素外用(如皮肤)。同时抗生素疗效有周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够必需的周期,不可因稍有效果就停药,已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占比最高

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滴注

202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主要给药途径依然是静脉给药,其次是口服给药,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占比62.19%,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占比28.36%,两种给药途径合计占比90.55%。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相对安全、方便、经济的给药途径;注射给药的优点是吸收快,药量准确可控,缺点是未经过人体的天然屏障,直接进入体内,可引起组织损伤、疼痛、感染,甚至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应根据用药实际,遵循“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图片由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 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 事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