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环球热头条丨什么是尿蛋白?体检报告尿常规怎么看?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8-16 09:55:55

我们在体检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项目:尿常规,里面有个指标尿蛋白。正常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即“-”。阳性即用“+”表示,一个“+” 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越多说明蛋白越多,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就医。

肾脏就像滤网,把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留在血液中,没用的东西通过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外。如果尿里长期有蛋白,有可能患有慢性肾炎。


(资料图)

1、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也称蛋白尿,是指用化学检验法检测出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尿蛋白的组成:来自血浆白蛋白占40%,免疫球蛋白片断15%,其他血浆蛋白5%,泌尿系统产生的组织蛋白40%。

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用常规化学定性方法常呈阴性。当尿液中蛋白质超过100mg/L或超过150mg/24h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称为蛋白尿。

2、尿蛋白的危害

尿蛋白是慢性肾脏病及其进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持续性的尿蛋白不仅是判断肾脏损伤的标志,同时也是加速肾脏损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尿蛋白可造成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细胞损伤,导致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促进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3、形成尿蛋白的原因

血浆流经肾脏形成原尿,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够重吸收原尿中的蛋白成分,蛋白滤出增加时,可促使蛋白质重吸收增强,甚至出现超负荷,若滤出的蛋白不能完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则出现临床常见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和(或)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蛋白尿产生的主要原因。

尿蛋白分型

1.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症状,常发生于青壮年,常见于剧烈运动、精神紧张、高温、饱餐后、高蛋白饮食、月经前期等因素所导致,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1) 。

2.体位性蛋白尿

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脏病。

所以当尿液中出现尿蛋白的时候,往往是很难确定出现尿蛋白的原因的,对于生理性的尿蛋白可以通过复查的形式来进行排除,持续性的出现尿蛋白往往代表肾脏有病变。

4、尿蛋白怎么看?

尿蛋白的指标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

出现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

具体表现如下:

尿蛋白<0.1g/24h:-;

尿蛋白为0.1—0.2g/24h:±;

尿蛋白为0.2—1.0g/24h:+; 

尿蛋白为1.0~2.0g/24h:++;

尿蛋白为2.0—4.0g/24h:+++;

尿蛋白>4.0g/24h:++++。

5、尿蛋白高的饮食注意

①低盐饮食

尿蛋白者,饮食上第一条,就是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g。如果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蛋白尿,吃太多的盐,可能会引起水钠潴留,让病情更加严重,如果有严重水肿症状的话最好短期禁盐,水肿消失后可以低盐饮食。

②低脂饮食

对于肾病引起的尿蛋白患者,要低脂饮食,不可饮酒,不要吃油炸烧烤类食物,少吃吃过于油腻高脂肪类食物。少吃甜点、含糖饮料、糕点、饼干、薯条、坚果等高能量食物。

③蛋白质的摄入要求

尿蛋白会造成患者体内蛋白质的丢失,需要补充优质蛋白,但补充过多蛋白质会反过来损害肾脏功能。尽量选择优质蛋白,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等动物蛋白。如果有尿蛋白且血浆肌酐、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低蛋白质饮食为宜,0.6到0.8g/kg,既不增加肾脏负担,也不会导致营养不良,这部分人群,通过严格的蛋白摄入量,可以延缓肾功能的减退。

④低嘌呤饮食

植物蛋白质中,比如大豆类及豆制品,因含有大量嘌呤碱,能加重肾脏中间代谢的负担,故出现尿蛋白的病人应少用。

⑤补充矿物质

尿中丢失白蛋白同时,还会丢失与蛋白质结合的钙、镁、锌等矿物质,平时应该多补充水果、蔬菜,多喝牛奶及奶制品补钙。小米、小麦、玉米粉、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茄子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镁、锌等矿物质。

参考文章

科普中国【你看的懂体检报告的尿蛋白吗?】

石家庄平安风湿科【尿蛋白“失控”的原因是什么?】

廊坊长征医院【【检验日记】什么是尿蛋白】

文中图片已获得版权方授权使用

标签: 低盐饮食 上皮细胞 肾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