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全球新动态:北医三院刘忠军:科技创新赋予仁心仁术新内涵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8-16 18:46:40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靖芳

“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已经整整40年,作为一名从未离开一线的外科医生,我亲历了现代医学治疗技术、治疗方式以及治疗理念的巨大变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说。


(资料图)

8月16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五届人民名医盛典(原国之名医盛典)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厅举行,刘忠军作为卓越建树代表发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

刘忠军主任分享了这些年的感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脊柱肿瘤外科逐渐成为我的重要研究领域,这些年来我深刻感悟到生命有时候是那样脆弱,一个看上去年轻力壮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时间就因肿瘤扩散而高位截瘫,甚至面临死亡威胁。这时候,医生所能做到的却有可能只是油然而生的隐忍和治疗乏术的无奈。”

在刘忠军主任看来,“脊柱肿瘤是一个最能体现科技创新价值的病种,二十一世纪初,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浪潮的兴起,为脊柱肿瘤手术治疗难关的攻克带来宝贵机遇。”

中国医生抓住了这一机遇!刘忠军主任说,早在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问世之初,中国医生就开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全球最早设计研发并注册了3D打印脊柱植入假体,2014年首例个体定制3D打印人工椎体应用于枢椎肿瘤切除后上颈椎重建取得成功,相关论文在权威期刊发表后被高度关注及大量引用,标志着中国骨科在相关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

“3D打印脊柱植入假体技术,使得上颈椎肿瘤手术治疗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改变了患者的命运。”刘忠军介绍,以往,上颈椎肿瘤切除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然后需要佩戴笨重的头颈胸固定支架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而3D打印人工椎体却可以让患者在手术第二天戴上轻便的围领就能离床活动,3D打印人工椎体的进一步研发则使大跨度、多阶段脊柱肿瘤的切除与脊柱稳定结构重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使一大批过去可能被迫放弃手术的疑难重症患者得到挽救。

据了解,刘忠军主任是世界首位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3D打印钛金属人工椎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的医学专家。他主刀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枢椎置换术治疗颈椎肿瘤、世界首例5节段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及19厘米大跨度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由此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十多年来,探索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应用的过程,让我深刻领悟到科技创新可赋予仁心仁术新的内涵和新的高度。科技创新也是中国医学从跟随世界、追赶世界向引领世界转变的必由之路。”刘忠军主任说。

谈到从医的感悟,刘忠军主任说,回首40年临床医学之路,使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也对外科医生的职业使命和职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从一个外科医生的角度,我想对我的同道们尤其对年轻的同行们说:“拿稳我们手里的这把刀,一把好的手术刀不仅是锋利的,更是有温度的。它不仅需要用手,而且需要用厚德和仁心来驾驭。另外,重视但别满足于精湛娴熟的手术技巧和技艺,多一些开创精神。因为技术和理念上的不断创新,对疾病疗效提高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如果我们站得更高一些,眼界更开阔一些,或许还应该预见到随着医学科技创新的持续进展、随着从治病医疗到健康医疗理念的转变,未来的某一天可能放下手术刀也能治好病才是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

标签: 科技创新 人工椎体 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