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百事通!伏美替尼再登顶刊,有望成为肺癌一线治疗优选方案
EGFR,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
【资料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早被发现、也是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在亚洲人中这一突变更为常见,接近半数的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针对这一突变的靶向药物不断研发,很多患者从中获益。
从最早阶段的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到现今“竞相开花”的第三代,EGFR这一驱动基因药物的研发,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精准治疗选择,这其中不乏国产新药。阿美替尼(Almonertinib)、伏美替尼(Furmonertinib,AST2818)作为中国原研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的代表,表现不俗。
首登《柳叶刀·呼吸医学》,伏美替尼有效克服T790M原发和继发性耐药[1]
EGFR T790M突变是一个“不速之客”,这种突变有可能肿瘤一开始就携带,也可以在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出现。当肿瘤一开始就携带T790M突变时,一代靶向药几乎没有效果,属于原发耐药。即使开始没有检测到这种突变,在接受一代、二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接近四成患者会因出现T790M突变而导致获得性耐药。所以,如何攻克T790M突变所带来的耐药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探索的方向 。
终于,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问世,直接成为T790M的克星。伏美替尼就是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之一,伏美替尼对携带原发和继发性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很好的疗效,客观缓解率高达74%,且获益人群广泛,多数肿瘤在治疗后明显缩小(图1)[1]。去年这一项关键结果的公布,让伏美替尼首登国际顶刊《柳叶刀·呼吸医学》。
图1. 伏美替尼用于T790M突变人群的疗效瀑布图[1]
再登《柳叶刀·呼吸医学》,伏美替尼进军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阵地[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多数患者在使用了第一、二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才出现T790M突变。后线治疗的地位,显然不能使最多的人群获益。于是,伏美替尼开始进军EGFR突变群体的一线治疗地位。
为了抢占EGFR敏感突变人群的一线治疗阵地,伏美替尼与传统的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展开头对头比较。这便是在国内55家中心开展的随机、双盲对照III期疗效比对临床研究—FURLONG,比较伏美替尼和吉非替尼一线用于存在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2022年6月2日,这项研究结果再次登顶《柳叶刀·呼吸医学》,可见其意义重大。
伏美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0.8个月,几乎是吉非替尼组(11.1个月)的两倍,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6%;二组PFS曲线分开的十分明显。(图2)[2]。
图2. 伏美替尼比对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PFS曲线[2]
伏美替尼获益人群广泛,在亚组分析中,无论临床特征如何,患者都能从伏美替尼中得到更多的无进展生存期获益(图3)。脑转移被认为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存在脑转移的患者,伏美替尼疗效同样很好,相较吉非替尼组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了1倍(50%)!
图3. 伏美替尼比对吉非替尼一线治疗PFS的亚组分析[2]
此外,就持续缓解时间来说,伏美替尼也明显优于吉非替尼,两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19.7和11.0个月,差距不可谓不大。
国产原研药走出国门,为肺癌一线治疗提供更佳选择
伏美替尼两次登顶国际期刊,充分说明了世界对中国原研药及原创性临床研究的认可,使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结论源于中国数据,更适合国人。
FURLONG研究证实伏美替尼是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潜在一线优选治疗。至此,对于存在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存在T790原发或继发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国产原研药伏美替尼都将成为新的选择策略。2021年底,该药的一线适应症已提交上市申请,有望今年获批。
此外,伏美替尼对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适应症的早期临床研究也在顺利推进中,伏美替尼辅助治疗适应症目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我们期待这些研究结果,实现国产原研药的再度突破,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更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