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焦点:控糖,自我管理是关键!做到这几点,血糖更健康!
糖友控糖,自我管理是关键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资料图)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陈敏
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中国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死亡比例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2018年已达到88.4%,且有持续升高趋势。我国居民慢性病致死亡比例逐年升高,慢性病将是今后防控的重点。针对2型糖尿病,目前国内临床一线的工作重心受限于各种条件,主要还集中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DSME/S)的关注度虽有提升,但仍存在规范性不强、可操作性不高的缺陷。
目前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规范并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提升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提高血糖控制率的关键环节。
1
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可改善血糖水平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指出,自我管理处方需囊括多学科、多方面内容,包括综合评估、个性化控制目标、情绪管理、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胰岛素注射技术、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以及卫生资源支持。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目标是支持患者做出正确决策、解决问题,并主动和健康护理团队合作,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能带来临床、社会心理和行为多方面的获益,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研究显示,接受由专业人员对其在营养、自我监测血糖、锻炼等方面进行指导教育的糖尿病患者与只接受当地医疗中心传统教育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均数下降1.9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均数下降1.41%。研究表明,6~12个月完成10小时以上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糖尿病患者和持续参与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患者,其死亡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制订并实施健康的饮食计划、参与规律的体育活动、参加同伴教育活动等,不仅能协助血糖达标,而且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加强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结局。相比于未接受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患者,参与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患者在面临选择时,采用最佳决策的可能性更高,最终导致其医疗保健费用更低。
2
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和运动情况
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需注意什么?
◎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点
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兼顾有效性和便利性。监测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2:00~3:00)等。
◎血糖监测的原则
1.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2.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3.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应该更为积极地监测不同时间段的血糖:
(1)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2)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如果空腹血糖达标后,注意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
4.当怀疑有低血糖时,应随时加测血糖;当末梢血糖测定值与静脉血浆血糖测定值之间的误差增大,应及时关注,寻找原因(如血糖仪是否准确,试纸是否过期、受潮,测量方法是否正确等);此外可根据需要加测运动或特殊行为(如驾驶)前的血糖。
5.特殊人群(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等)的监测:应遵循以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原则,实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
03
科学饮食、规律运动,血糖更健康
◎饮食应遵循的原则
合理饮食,吃动平衡,有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提倡低血糖指数的主食。
多吃蔬菜,水果适配,种类和颜色要丰富多样。
常吃鱼禽,蛋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制品摄入。
奶类豆类,天天要有,零食加餐按需合理选择。
清淡饮食,少油低盐,应当足量饮水且不饮酒。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根据实际情况少食多餐。
◎运动应遵循的原则
1. 安全性: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情况及禁忌。
2.科学性、有效性:提倡低、中等强度运动【50%~70%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适应中等强度后可循序渐进地进行较大强度运动,有氧运动为主,每周约150分钟,辅以每周2~3次抗阻运动。
3.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严重程度、并发症、年龄、个人条件、家庭状况、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因素制订运动方案。强调多样性、趣味性,针对个体情况,需因时因地而宜,因人而异。
4.专业人员指导:需要康复医学或运动医学医师、内分泌代谢专科医师,甚至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眼科、精神心理科等相关科室的医师协助指导。
5.全方位管理:运动治疗需要与饮食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等多个方面相结合,方能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
6.运动治疗计划调整原则:循序渐进(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加大运动强度),持之以恒(每周3~5次),运动后适度恢复。选择喜欢并且适合的运动种类,注意运动安全,避免受伤。
7.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
◎血糖监测各时间点血糖的适用范围
(点开看大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