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新要闻】戴眼镜需要足矫吗?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8-22 20:47:30

眼镜应该足矫还是欠矫?如何判断?

(本文请看到最后,看一半会认知错误!)

近年来,随着整个产业对于眼视光专业的认识不断深入,大家逐渐意识到近视欠矫的危害,“度数从低配比较安全”的这条潜规则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资料图】

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教授在近期的一次论坛发言中也讲到:“在很多案例中,欠矫近视增长更快”。

那么,是不是矫正视力达到1.0就意味着足矫呢?

依照MPMVA原则,如果该患者可以达到1.2甚至1.5的矫正视力,那么,1.0也不等于足矫。因此,判断是否足矫,不应该以视力为标准,而是要以眼屈光系统的成像焦点位置是不是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为标准。

我们知道在光学系统中,焦点所在的焦平面上成像是最清晰的,离焦平面越远,成像的清晰度就越差。同样人眼的屈光系统也是如此,当平行光线经过调节静止的屈光系统后,正好成像在黄斑中心凹处,此时的成像为最清晰,人眼的视力也处于最佳的状态。但是如果成像的焦点向黄斑中心凹的前后移动时,视力也会随之改变,呈下降的趋势,且离黄斑中心越远,视力下降就越明显。对于近视眼而言,如果矫正后的焦点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前称为欠矫,之后称为过矫。

判断足矫的办法如下:

1)红绿对比(用得最多,最方便的

双色对比在验光当中的作用,是用于确定屈光状态的性质,精确调整球镜度数。

使用的原理是利用不同颜色的波长不同,造成的折射率不同,引起的在同一光学系统中,不同颜色光线的光学焦点位置不同这一原理。 在眼屈光系统中,如果黄光的焦点位置刚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那么红光和绿光的焦点位置刚好分别位于黄斑中心凹的前后,我们看到的红色视标与绿色视标清晰度是相同的。当红色光线的焦点接近或者正好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时,绿色正好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此时红色的清晰度会高于绿色。反之,则是绿色的清晰度高于红色。

因此,当红绿色的清晰度相等时则称足矫;如果红色清楚说明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需调整至红绿等清。反之绿色清楚,则远视矫正不足,近视矫正过度,同样需调整至红绿等清。

2)交叉十字线(很少人用)

远用交叉十字线配合±0.50的交叉圆柱镜使用,红点(负轴)方向放在垂直方向上,其作用是精确调整球镜度数。其实这个方法与红绿对比的光学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在使用当使用交叉十字线时,如果横竖清晰度相同,说明此时的屈光状态为正矫或足矫,此时的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正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如果竖线清楚,则说明此时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为近视矫正不足或远视矫正过度。而横线清楚时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为近视矫正过度或远视矫正不足。

3)加减+-0.50球镜法(更少人用)

我们知道,成像正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时的视力为最佳视力。因此,当达到黄斑中心视力后,无论做什么样的努力,视力不会再得到提高。

假设在调节完全静止的状态下,处于黄斑中心视力时,我们无论是增加负球镜度还是增加正球镜度,都会由于成像位置离开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而导致视力的下降。 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由于调节的参与则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视觉的变化,来判断矫正的情况。

如果增加+0.50球镜时,由于成像位置会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移动,且晶体无法产生负向的调节,因此视力一定会随之下降。但是如果增加-0.50球镜时,则焦点的成像位置会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后方,此时由于调节的参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变化。一种是由于轻度的过矫产生了轻度的调节,因此视觉的清晰度并没有因为增加了-0.50的球镜而改变。第二种情况则由于调节的不足,无法产生调节,因此在增加了-0.50的球镜后视力也表现为下降。所以,在增加±0.50的球镜后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的变化来判断矫正的状况。

当加减±0.50的球镜后视力都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说明此时为正矫或足矫。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下降,而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保持不变,说明有调节的参与,此时已经达到最佳的视力状态,所以也是正矫或足矫状态。

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没有下降,甚至是提高,而增加-0.50时视力反而降低说明近视过矫,远视欠矫。不过也有可能无论增加+0.50还是-0.50的球镜时,由于调节的作用视力并没有下降,此时也是近视过矫,远视欠矫的状况。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下降,而增加-0.50时视力上升,则说明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

对于内隐斜的人,应该减配25,50,这样看近会少用调节,集合也会变小,自然往外发展,改善内斜。外斜的人应该足矫,加大调节,集合也加大了,让眼位趋于正常。

标签: 视网膜黄斑 屈光系统 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