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世界聚焦: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8-23 15:58:2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要看孩子多大了。如果是几个月大的婴儿哭闹,通常都是因为他感觉不舒服,要么是身体,要么是情绪。 父母可以循着哭声,检查孩子是不是饿了,困了,尿布湿了,是不是太热或太冷,衣服是否穿得太紧,是否受到环境噪音的惊吓等等。一般情况下,父母只要一边用语言安抚婴儿,一边尽快找到婴儿哭闹的原因,并帮助他解决不舒服的感觉,婴儿就会慢慢停止哭闹。 如果是1-3岁的幼儿,重要的是预防哭闹,而不是等哭闹开始了再来想如何应对。

当父母带幼儿去公共场合之前,就要提前告诉他,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可能会有什么感觉,帮助孩子做一些准备,一是心理的准备,二是玩具和对策的准备,比如为了防止无聊,可以带上喜欢的卡片或玩偶。 即便是1-3岁的幼儿,只要父母说了,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也完全能明白父母的意思。 所以要尽早灌输这样的观念给孩子,这样孩子在遇感到不开心时,就会尝试控制自己,而父母要为了孩子在自我控制上付出的努力,表达赞赏和肯定。 如果1-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在公众场合哭闹,父母要第一时间把他带到人少的地方,然后再温和地询问他哭闹的原因,并用语言进行安抚。

这个“把他带到人少地方”的动作本身,就能让孩子意识到:在公共场合哭闹,是不恰当的行为,是会影响到别人的。 如果是3岁以上的孩子,更加不要等到孩子哭闹了再来应对,正确的做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习惯和能力,让孩子知道,如果他用蛮不讲理的方式表达诉求,那么他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比如,当孩子想吃糖果,就要好好跟父母说:“妈妈,我可以再吃一颗糖果吗?”,而不是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如果是后者,父母要能平静地看着孩子,坚定地说:“我不能接受你的方式,除非你站起来,好好跟我说‘妈妈,可以再给我一颗糖吗’,否则你今天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这颗糖”。 如果孩子照做,那么妈妈就愉快地给他一颗糖,并表扬孩子学习用正确的额方式表达自己。 当3岁以上(或更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在公共场合哭闹起来,那么同样的,父母要第一时间带孩子离开人群,到人少的地方,蹲下身来询问孩子怎么了。

这样做的原因:一是不让孩子影响到别人,也向孩子传达“不能因为自己不开心就影响别人”的信号;二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小孩子到三岁以后,已经建立起“我”的概念,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当他在别人面前哭闹时,其实自己也会感觉尴尬,羞愧,但因为他被情绪充满,已经顾不上自尊心了。

此时若父母把他抱到人少的地方进行安抚,会让他在心理上感觉到安全,可以有助于降低他的情绪强度。 躲开人群之后,父母可以一边轻抚孩子的前胸和后背,帮助孩子在身体上镇定下来,一边温和地询问孩子为何哭闹,是不是发生了不开心的事。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他就能慢慢平静下来,开始用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此时父母就得到了一个帮助孩子解决不开心的机会,也顺便了解了孩子的性格和需要。

面对孩子哭闹时:最糟糕的方式是训斥和羞辱孩子,不太好的方式是不闻不问,任由哭闹,一般般的方式是说教,好的方式是先安抚情绪,再询问原因,然后帮助孩子学习表达和掌控不开心的感受。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有责任教孩子如何参与社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可是,如果父母在应对自身的情绪上遇到困难,自然在应对孩子的情绪上感到无力。

古人说,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意思是说,要培养一个适应社会的孩子,父母除了通过语言进行教导,还要身体力行地向孩子示范。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父母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就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隐性的态度:这种行为,是否可以被接受。

标签: 公共场合 帮助孩子 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