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世界看点:为什么小时候常打“屁股针”,现在却打在手臂上?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8-23 19:50:46

屁股针,曾经是每个80、90后的童年噩梦。

所谓“屁股针”是指臀部肌肉注射,如今这种风靡一时的打针方式很少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打在血管里的“静脉注射”。


(资料图片)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变少了?《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解析不同注射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受访专家

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护师 孔令煜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管药师 冯焕村

曾经流行的屁股针为何少了?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是一种保守而安全的注射方式。肌肉吸收速度比静脉慢很多,可以有效减轻过敏反应。

为什么现在打针都在胳膊上,“屁股针”几乎见不到了?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01

屁股针要突破厚达3厘米左右的皮肤和脂肪组织,才能到达肌肉。

屁股上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每次打完针之后不少患者都觉得半边屁股又麻又痛。

避免伤害到神经

02

屁股内侧有一根坐骨神经,如果打屁股针的技术不成熟或者方法不对,可能刺激到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甚至影响到走路。

保护患者隐私

03

打“屁股针”要脱裤子,在一些相对不私密的公共注射室,患者隐私面临挑战。

药物剂型的变化

04

当年一些必须通过肌肉注射的药物被淘汰;部分青霉素类药物,被各种头孢替代。头孢的安全性高于青霉素,因此没有必要肌肉注射。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屁股针”已经退到了次要地位,但它并不会消失。

在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等情况下,肌肉注射仍不可或缺。

不同注射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临床中,根据不同药物性质及作用要求,需选择不同注射方式。

基础的护理操作中,按药物注入部位由浅入深可分为: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从左到右分别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前臂内侧

皮内注射是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多选择在前臂内侧,常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该部位神经末梢丰富,注射时痛感较强。

静脉注射:手、手臂、腿、脚上

如果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或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但需快速发挥药效时,临床会选择静脉注射,也就是自静脉注入药液,多用于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和急救。

皮下注射:上臂三角肌下缘

皮下注射是穿透皮肤,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主要用于注射小剂量药物。

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但需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药效的药物,比如胰岛素、肾上腺素,可采取这种方式。

疫苗接种也多选择皮下注射,多是在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外侧。

肌肉注射:上臂三角肌、臀大肌

肌肉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药物溶于组织液后进入血管,短时间便可进入体循环,流至全身及病灶。

目前,肌肉注射主要是疫苗接种,多数会推荐在上臂三角肌,以及有些儿童时期的大腿肌肉注射。

另外,在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但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挥疗效,或注射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的药物时,可选择肌肉注射。多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和大血管较远的部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

盲目输液存在4种风险

如今,“屁股针”逐渐被静脉注射所取代。不少人出现头痛脑热,首先想到的是去医院输个液。事实上,输液的风险很多人不知道。

1

更易过敏

口服药时,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掉了。

静脉滴注有侵入性、创伤性,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更快更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

2

增加感染风险

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

因此,如果输液器具在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输液部位的皮肤没有经过完全消毒,或者配药的时候操作不规范,输液的过程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人体。

3

堵塞微小血管

血管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并且注射剂和输注器材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

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4

老人更易出问题

输液时,药品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过滤直接进入血管,药物毒副作用也会直接作用于脏器。

老年人器官功能减弱,特别是肝肾功能减退,血管弹性变脆,药物敏感性升高等,更易引起不良反应。

虽然输液存在一些风险,但以下三种情况下需使用静脉输液:

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

病情危重、发展迅速;

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

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如果体温不到38.5℃,可通过多喝水、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缓解。体温高于38.5℃可口服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一般不需要输液。▲

本期编辑:刘云瑽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标签: 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