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息:【全国残疾病预防日】上肢骨折术后的康复有多重要?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提起康复,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肢体瘫痪的康复。没错,截止目前,中国每年因脑卒中而死亡的患者高达200多万例,居我国十大死亡疾病之首,而幸存者中也有7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需要康复治疗的介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康复医学中,除了神经康复这一大块之外,还有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领域——骨科康复。2008年汶川地震中,近百万因骨伤入院的患者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专业的骨科术后康复,这极大地推动了骨科康复在国内的发展,也让骨科康复这个亚专业走入了更多百姓的生活。
在骨折中,上肢骨折的发生率是十分高的。这是由于人体是一种直立行走的动物,在人体活动或者是进行劳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使用到上肢,这样就增加了上肢受到相关损伤的概率。除此以外,上肢的骨骼,其骨质强度相对下肢要差一些,因此在受到一些损伤时,也容易产生骨折的情况。
最常见的上肢骨折包括腕部骨折、肘关节骨折以及肩关节骨折,受伤年龄分布广泛,跨越老中青三代。目前对于上肢部位的骨折,手术固定的要求是坚强内固定、解剖复位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这面提到的“早期”二字尤为重要。传统概念里的“伤筋动骨一百天”要静养, 使得很多术后患者没有及时的开始康复治疗,往往制动时间过长,导致关节发生不可逆转的粘连,最终导致肢体功能受限甚至残疾的发生。
以肘关节为例,它是骨折后最容易发生异位骨化和粘连的关节。肘关节的特点是关节腔容积小同时腔内包含的关节多,结构复杂,这对手术医生的操作要求极高。很多肘关节骨折的专属名称听上去都会让人不寒而栗,如“恐怖三联征”、“陈旧孟氏骨折”等。因此,在手术后,院内及时的康复介入、院外正确的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肘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是屈曲0-145度,发生严重受伤后如果能在半年左右的时间恢复到10-130度的状态,就十分不容易。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每年来自全国各地因肘关节僵硬收入院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达上百例,他们或是经历了不成功的手术,或是接受了不正规的康复治疗,肘关节活动度极差,连简单的刷牙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都无法完成,更别提回归原有工作岗位。这不仅对患者自己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连带整个家庭都承受着巨大压力。鉴于此,以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带领的创伤骨科肘关节团队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究,解决了肘关节僵硬的难题,成为了目前国内治疗肘关节僵硬最权威的科室。而术后的康复则交由康复科的老师们负责,为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保驾护航。
院长蒋协远教授(右)与查晔军副主任医师在手术中
像北京积水潭医院院这种骨科与康复科之间紧密配合的团队工作模式,术后24小时开展早期康复,在国内来说还是相对少有的。不单单对于上肢骨折的患者,对于任何一个骨折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但是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骨科和康复科是脱节的,二者发展很不均衡。很多时候,骨科手术技术日新月异,但是最终患者的疗效并不满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骨科术后康复,尤其是早期康复,没有很好开展起来,重治疗而轻康复。因此,我们在这里呼吁,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为了减轻患者的病痛、为了尽快恢复日常功能、为了及早回归家庭重返岗位,我们利用此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再次向全社会强烈呼吁: 请关注上肢骨折术后康复,尤其是早期康复,其重要性远超你的想象!
END
文丨康复科 王宇章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