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讯息:验光单子怎么看?
视功能检查怎么看,手把手我教你。
【资料图】
有很多的家长经常叫我帮忙,看下她们孩子的检查,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名词,外行还真难看懂,所以今天我来教大家如何的看懂验光检查单。
其中最基础的屈光度检查,我这里不做详细解释了,那些都非常的简单。
R或者OD代表右眼,L或者OS代表左眼,DS:近视/远视度数,DC:散光度数,AX:散光的轴向,Prism:棱镜处方(一般都是空白), PD:双眼的瞳距。
我们重点来科普下其他检查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常见到稀有。
视功能的检查,主要是围绕双眼视的检查项目来的,主要分为两大类,调节和聚散。
先从调节相关的参数解释起。
1.NRA(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负相对性调节,范围值在+1.75 — +2.50,它是测试人眼在看近处的时候的放松能力,注意如果这个值大于+2.50说明看远的配镜处方过矫了,验光度数可能有误。如果它的值偏低,有可能代表眼睛调节紧张,不容易放松,需要重新排除是否配镜处方欠矫太多,或者需要重新充分雾视,甚至需要散瞳解除调节痉挛和紧张。
2.PRA(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正相对性调节,范围值在-1.50 — -3.50之间,它反映的是人眼在看近调节的时候,还富余剩下多少调节力可以调用,对于儿童青少年,这个数值越大越好,代表调节储备非常充足,看近不容易出现调节相关的问题,调节不容易滞后,近视度数一般会更加的稳定。如果PRA的值偏小,说明调节剩余能力不是很充足,有条件的需要进行调节力的训练,增大调节储备,就好像瘦弱的人建议去健身房,增加点力量训练,提高自己的肌肉力量,这样在干重活的时候就不容易疲劳。
3.AMP(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调节幅度,它的最小值范围和年龄相关,最好是高于15-0.25*年龄,比如10岁的孩子,最好是高于12.5D的调节力,调节幅度偏低的人,长期看近容易发生调节性视疲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44岁以上的人会发现看近不清楚了,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调节幅度太低了,低到连字体都看不清了。
调节幅度可以理解为晶状体最大膨胀程度
4.MEM(动态检影)/BCC,也叫调节反应,它的正常范围值在+0.00~+0.75之间,如果是正值代表的是调节滞后,调节反应量小于调节刺激量。如果是负值代表的是调节超前,调节反应量大于调节刺激量,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过激”了。从上面的正常范围数值大家就看的出来,绝大多数人都是调节滞后的,人的眼睛都是偏向于偷懒的,你让我担10斤的担子,我就偷懒只担9斤。如果检查出来是调节超前,那么需要结合NRA和眼位来分析,看看这个超前量会不会引起视功能异常或者视疲劳,需要注意警惕。
5.Flipper,调节灵敏度,它的数值一般集中在单眼12±3次/分钟,双眼8±3次/分钟,12岁以下的儿童会偏低一点。我们除了要看数值是否在正常值以内,更应该关注灵敏度测试的细节。
正镜片难通过说明调节不容易放松。
负镜片难通过说明调节力不够,调节不起来,吃力。
双眼都难通过说明调节灵敏度差。
两只眼睛通过的次数相差较大,一般集中在屈光参差的案例里面。
单眼易通过,双眼难通过,说明有聚散问题。
单眼难通过,双眼易通过,说明是调节问题。
6.NPA(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调节近点,其实这个和上面的AMP调节幅度是一样的意思,NPA=1/d(距离),可参考上面的调节幅度进行公式换算。
7.WORTH4俗称沃氏4点,由Worth这个人发明的,用来检查双眼融像功能,如果看到4个点说明双眼融像正常,如果是大于4个点,说明有复视,如果是两个或者三个点,说明有单眼抑制,需要进一步排查。
8.Titmus 立体视检查,有些也叫苍蝇图,主要是检查双眼的立体感,以弧度秒为单位,级别越高说明立体视的功能越强大。
以下的这些视功能项目主要是和聚散功能相关。
9.NPC(near point of covergence)集合近点,代表的是人眼内聚最大近距离,也称之为集合幅度,正常值破裂的在3-7厘米,恢复点在4-10厘米,集合近点越小代表的是内聚功能越强大,这个值得至少要在10厘米以内。
10.AC/A(accommodative covergence/acommodation),调节性聚散和调节的关系,它的正常值一般在2-6之间,它反映的是调节带动眼睛内聚或者放松的比值,比值越大,代表调节会影响更多的聚散,这个是视功能检查里面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异常很大,一般都有视功能异常。高AC/A值可以初步怀疑有集合过度或者散开过度,低AC/A值初步可以怀疑有集合不足和散开不足,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信息综合判断。
11.BI/BO值,最大融像聚散力,俗称正负聚散力,一般有两组,分为远距离6米以上和近距离40CM处,但是很多人看远基本没问题,所以现在很多测的是近距离40CM处的值,如果你看报告的时候,一定要看好是远距离的BI/BO值,还是近距离的。
远距离的正常范围值一般在:
BO(正聚散力)=模糊9±4/ 破裂19±8/ 恢复10±4。
BI(负聚散力)=模糊0 / 破裂7±3/ 恢复4±2,注意第一个模糊是没有的,有些会记录成X或者/,或者0。
近距离的正常范围值一般在:
BO(正聚散力)=模糊17±5/ 破裂21±6/ 恢复11±7。
BI(负聚散力) =模糊13±4 / 破裂21±4/ 恢复13±5。
数值代表意义:每一数字代表的是人的大脑融像的能力,融像能力越大,说明眼睛耐受斜位量导致的复视能力越强,越不容易出现视疲劳,这个数字也可以根据Sheard/1:1/Percival三大法则去定量需要给予的棱镜舒缓量,以及配镜处方的修改量。所以说,一个精准的配镜处方,有时不是简简单单的测量一下度数,它还需要结合其他的视功能参数来修改处方,要的不仅仅是看的清,还有持续的看的舒服,尤其是看近处,是现代人面临的显示问题,看近甚至比看远更重要。
BI/BO值的正常是视功能健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消费者只看调节力,不懂聚散力,很多从业者也不懂,是非常片面和不专业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戴镜方式误区很大的一个谣言,就是取掉眼镜玩手机,尤其是中高度近视的人,虽然调节变少了,但是会人为造成聚散功能异常,给眼睛带来很大的视疲劳,严重损害眼睛健康,甚至导致聚散失调出现复视。调节功能和聚散功能是一个整体,只有都兼顾到,才能减少看近疲劳,预防度数增加,不能顾此失彼。
12.眼位,BI代表是外隐斜,BO代表的是内隐斜,这个也分看远看近,比如40CM,眼位4BI的意思就是看近4个棱镜度外隐斜。
其正常范围值远距离5米为1BO-3BI,近距离1000px为0-6BI。内隐斜和外隐斜是否会引起融像性疲劳,这个要结合Sheard和1:1法则来综合判断,这里不多详细解释。
13.集合灵敏度,其正常值范围在15±3次/分钟,如果集合灵敏度低于正常值,可以运用集合翻转拍进行训练。大家可以参照上面的讲解,自己对照看一看,有看不懂的可以点赞+留言,我来帮你分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