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球精选!重庆山火扑灭背后:每一个人都在竭尽全力
健康时报记者王振雅
阅读提要:
【资料图】
受极端高温天气及其他因素影响,重庆在短时间内集中发生森林火灾,据应急管理部消息,目前各处明火已被全部扑灭。8月28日,重庆人民欢送最后一批援渝消防官兵,当晚,久旱的山城下雨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8月28日,重庆人民欢送最后一批援渝消防官兵,当晚,久旱的山城下雨了。回望灭火的这些天,消防员说“山火不灭,一步不退”,志愿者说“上山吗?上车吧”,直升机机长说“少加油,多载水、连续打火”,一位餐饮店主送饭时吆喝“肉多装点,肉多装点”,送别灭火英雄市民大喊“必须收着”……
从第一起山火爆发到各处山火全部扑灭,重庆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
消防员和志愿者共同灭火。受访者供图
火情不断,
连续9天没睡过完整觉
“昨晚又进山了吧,又是一晚没睡吧。”
“你怎么知道?”
“早上6点你的微信步数,排名第一,已经1.7万步了。”
这是一名消防救援人员与妻子的对话。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机动支队支队长陈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从8月17日开始,他们灭了2场城市火灾、3场山火,既要护山也要守城。一连9天都在灭火一线,这儿灭完又去那,没完整睡过一觉。
陈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8月的重庆是个火炉,超40摄氏度,连小区里的树叶都干掉了,山里全是枯叶,山火蔓延速度想象不到的快。
从8月7日开始,重庆市大部分地区连日出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五级(极高火险)。8月17日以来,重庆市涪陵、南川、江津、巴南、大足、长寿、北碚等地,先后发生10余起森林火灾。山火,这头刚灭那头又起。
机动专业支队为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领导指挥的支队级单位,今年3月刚被授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它的定位是“攻坚组”和“专业队”,火灾扑救中发挥“中心站”作用。因此,各处火场都有他们的身影
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机动灭火。受访者供图
陈禹说,重庆山多,林多,这种情况下,只能靠人一点一点灭火,甚至需要把有看似已经灭的灰烬整个翻开,再浇水灭火。
这个火场正在灭火、那个火场排除复燃点,又一个火场起火了……连续作战,让重庆当地消防力量“捉襟见肘”,直到北碚大火。
累了就躺下,
然后继续灭火
短暂休息的“00”后消防员邓江露。受访者供图
8月21日22时30分,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突发山火,火势迅速蔓延,几度逼近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缙云山是重庆中心城区重要绿色天然屏障,被誉为“植物物种基因库”。
“守住缙云山,火不灭我们不退。”重庆北碚区消防救援支队通讯勤务班班长何山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前方是十丈火海,身后是万家灯火,既然退无可退,那就来吧。”
虽然有过多次灭山火的经历,但像北碚这次大规模、持续作战的情况,何山还是第一次遇到。何山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水枪很难压制住火势,只能不断浇水,阻止火势蔓延。”
同样冲在最前面的还有北碚区云丰消防救援站战斗员邓江露,这位生于2002年的“重庆崽儿”,第一次面临这么大的山火。“以往搬水带,去火场也没到过一线,第一次距离火这么近。”
由于人员紧张,一个阵地只安排1-2位消防员。邓江露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指导员让我守好这个阵地,我就不能丢,开始水枪压不住火,但我后面都是志愿者,都是村民,我是消防员,不能撤。”
就这样邓江露心里记着指导员的叮嘱,站在4号阵地,一直端着水枪灭火。直到有了其它消防员支援,他开始往3号阵地走,后来遇到了累得虚脱的何山,两人又一起灭火。何山说,“累了就休息片刻,之后继续灭火。
何山和邓江露一起灭火。受访者供图
“往后退,火势太大……”夜晚的北碚区山林火势熊熊,现场不断有人大喊。冲在最前线的何山和邓江露,连续坚守3号水枪阵地到第二天早晨,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570公斤的水带、10吨水囊……
物资搬运靠人力接
搬运物资的摩托志愿者。图源自《重庆日报》
正如电影《独行月球》台词所言,“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设,庸庸碌碌是他的日常,但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
在北碚山火刚起的时候,作为火灾扑救的“中心站”陈禹带着机动支队率先赶到火场,他们要做的是铺设远程供水水带,保障全区域灭火不间断供水。
重庆都是山路,最初消防车根本上不去,那时隔离带还没挖好,只能靠人力把物资往上山扛。陈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570公斤的远程供水水带,在城区一般用车辆铺设,在山火现场最后几百米是全靠人力扛上去,人来铺设。
由于山路崎岖,不时有人脚踩空摔倒,但山路太窄,人挤人往上走。根本没有空余位置让后面人补位,摔倒了再站起来,举不动了也要硬坚持往上走。
邓江露告诉记者,“灭火器、盒饭、水、冰块……很多物资都是志愿者给我们送过去的,我们在前面灭火,后面有上百名志愿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北碚新挖出的隔离带上,漫天尘土飞扬,运送物资的摩托车在其中来回穿梭,快递员、外卖员、当地村民,男男女女,都来出力。从山下抬头望去,山上是密密麻麻排成一溜的志愿者组成的“防火长城”。到了夜晚志愿者头上的灯,数千支电筒闪烁,狭长逶迤的防火道,成为每个人难忘的记忆。
空地结合全方位灭火
12架飞机参与作战
重庆火灾空中救援。受访者供图
从8月17日,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紧急调度协调从四川、湖北、广西、陕西、云南等5省(区)调动6架直升机增援,吴灵总站长、杨涛副总站长带队来渝深入火场一线,协调指导航空救援力量安全高效开展航空灭火。
重庆市森防指办公室主任、市应急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汪绍敏在后方指挥部全程科学调度指挥,重庆市航空救援总队派出40多名指战员,不惧艰险、起早贪黑、连续作战、逆火而行,克服了时间跨度长、转战火场多、地形气象条件极其恶劣等诸多困难,参加航空应急救援的各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克服高温酷暑的困难,在机舱温度达到56度条件下,连续作战,转战多个火场作业,
据统计,8月9日至8月27日,12架航空救援直升机全力开展机群灭火,连续奋战19个昼夜,安全高效完成了12个区县的17个火场扑救任务,累计飞行218架次333小时,洒水1521桶3989吨。
就职于中信海直的梁高升、刘海波、王秦东、华伟龙及其机组团队参与了重庆火灾空中救援,他们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说,这次救援时间长、战线长、火势大、风向多变、炎热气候下连续作战、变幻莫测山风,都给空中救援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驻扎在重庆的直升机机长,华伟龙从8月18日,发生第一起山火开始就参与到了灭火中。22号北碚区山火,一进入火场,华伟龙看到南北走向山脉,西面全是浓烟,而且当时刮着东风,这就给直升机救援带来挑战。
“从水源地到火场,直升机路线通常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路线,也就是从进场口进,从出场口出,一个机群4架飞机,有序作业。”华伟龙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而当时北培火场只有东面一个口,也就是所有直升机都需要从东口进,东口出,这样本该平行的航线,却成了“八字形”航线,存在航线交叉的可能。
一架直升机通常可载不到4吨水,“为了能够载更多的水,我们就要少加油。”机长刘海波告诉记者,通过增加飞行架次,来保证飞机一架一架不间断灭火。然而在高温下、高强度作业,飞机机身温度也很高。
为了保证空中灭火的高效,只能增加飞行架次。驾驶员基本每天4点半起床一直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每天连续作业14个小时以上,高强度、高压力的作业对于机长们是不小的挑战,他们只能趁飞机加油期间,躺在停机坪上抓紧休息。
截至8月28日,12架空中救援直升机,历时19个昼夜、在12个区县穿梭、完成17个火场扑救任务,累计飞行218架次333小时,洒水1521桶3989吨。
在北碚山区的地面,目前仍有消防员清理火星看守防止复燃;隔离带上,不少志愿者化身“人梯”,接力清理山上的垃圾;空中,仍有直升机飞行穿梭巡山,尽早发现火情。
经各方共同努力,重庆这场山火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