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环球讯息:那些年,你看不懂的古方名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9-01 17:43:40

常见的方剂命名方式有以下几种: 以药物或主药命名; 以全方之功效命名或功效加主药为名,或直接用赞誉性形容词为名; 以方中药味数取名; 以方中主药的炮制方法来命名; 以书名或人名命名; 以创方人命名。这些是中医古今方剂命名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方式,但是仍然有许多方剂的命名方式不在其中,命名名称或者比较隐晦,或者寓意深刻,或者用字生僻。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古方名的魅力吧↓


【资料图】

一贯煎

《辞源》云:“一贯,即以一理贯串于事物之中。”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先医云:肝肾之病,同一治。本方以脏腑制化关系的理论为遣药立法的依据。取“滋水涵木”之意,通滋肾养肝,补肝体以和肝用,而治疗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证,其剂型煎剂,故名一贯煎。

二至丸

方中二药的采集时节:旱莲草采于夏至,女贞子摘于冬至(说见费伯雄《医方论·补养之剂》

三子养亲汤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 以养亲”之意,故名“三子养亲汤”

三拗汤

所谓三拗,乃谓方中三味药物煎煮时违拗常法: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用蜜炙而生用。

七厘散

方中多为辛散香窜、活血通经之品,内服不宜量多,否则耗气动血,一般每次服七厘(约合2.1克)。

一字散

“一字”者,古时服药时用汉代五铢钱币炒取药末,药末填去一字的剂量。方中雄黄辛温解毒,细辛袪风止痛,川乌头温经止痛。三药相合,有袪风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服后可使风寒去而头痛止。因方中诸药皆为有毒辛温之品,故服用量不宜过大,每用“一字”( 约相当于现今0.5 ~1 g) 即可,所以叫作“一字散”。

小儿一捻金,

由大黄、槟榔、黑牵牛子、白牵牛子、人参诸药组成,共为细末,每服一字,蜜水调下。本方既治风痰外感咳嗽,又疗内伤腹胀纳差,内外通治,有消积化痰、通肠利便之功实为医小儿疾病万全之方。“一捻”者,言其用手指捻取,每服汉五铢钱淹没一字的药量,谓份量很轻; “金”者,是形容其效果可靠,非常贵重。有只用少量药物,可奏奇效之意,故名之“小儿一捻金。

六一散

见于《河间六书》,方以药物用量比例命名。《增补内经拾遗方论》谓:“六一者,方用滑石六两,甘草一两,因数而命名也。”又谓:“不曰一六,而曰六一,乾下坤上,阴阳交而泰之道也。一曰天水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阴阳之义也。又名益元散,益元者,除中积热,以益一元之气也。亦名神白散,神白者,因其色白而神之也。”此方主治暑湿。症见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亦治膀胱湿热所致之小便赤涩淋通以及砂淋等。

九一丹

煅石膏九钱、升丹一钱

十枣汤

方中甘遂、芫花、大戟峻下逐水,须赖大枣十枚以益气护胃,缓和节制三药之毒性,以达峻下而不伤正的目的。故清·费伯雄《医方论·攻里之剂》云:“仲景以十枣名方,全赖大枣直甘缓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也。”

午时茶

把苍术、陈皮、柴胡、神曲、川芎、桔梗、麦芽、苏叶、厚朴、陈茶等十九味药物共为细末,拌匀合糊压成块状,药物共研细末之后,须在农历五月五日午时这一特定时间内,制成茶饼状,亦因其中含有陈茶此味药,用时如茶一样煎煮后再服,故而名之。

天王补心丹

源于《摄生总要》。《古方选注》曰:“补心者,补心之用也⋯⋯神之为用故曰补心。”《医方集解曰》曰:“终难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作者在当时利用对天王崇拜心理,为了说明本方有神效之功,故曰在梦中天王授予此方。此方主治: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津、脉细而数等。

布袋丸

乃治小儿虫宿之要方,因其用布袋贮药煎煮的方法比较特殊,所以名曰“布袋丸”。

虎潜丸

源于《丹溪心法》。本方是治疗肾阴不足、筋骨痿软的有效之剂。吴琨说:“虎,阴也,潜,藏也。是欲封闭精血,故曰虎潜。”又说“虎得天地之阴气最强。”张璐说:“虎体阴性,刚而好动,故欲其潜,使补阴药咸随其性,潜伏不动,得以振刚动之力,则下体受荫矣。”可见,以虎潜命名,是通过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使阴精潜敛内养。筋骨壮盛,健步有如虎跃矫捷之意。本方剂为丸剂,故曰虎潜丸。此方主治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楚、筋骨痿软、腿足瘦弱、步履不便。

玉女煎

源于《景岳全书》,关于“玉女”二字有以下说法,石膏色白无暇,其性阴寒,象征玉女,是以名之;又指观音菩萨左有“善财”(金童)手执净瓶,右有“龙女”(玉女),手拿柳枝,观音菩萨用杨柳枝,蘸净瓶之水,洒于大地则清凉矣。以此比喻本方具有滋阴降火之功,因此名之;另,古代炼丹术中,以肾为“玉女”,脾为“黄婆”之说。本证为肾水不足,本方能滋补肾水,故名“玉女煎”。此方主治胃热阴虚。症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口渴。

月华丸

“月华”,古人指月亮或月亮周围的光环。有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等诗句为证。又因肺属阴,为五藏之华盖,犹如月亮之光彩华美。本方能滋阴润肺,治疗肺痨之病,故名“月华丸”。

失笑散

妇科活血通经的要方,主治瘀血停滞所致的痛经、少腹急痛。方中仅五灵脂、蒲黄二味平易之药,竟能使患者疼痛霍然而止,不禁哑然失笑。

补阳还五汤

主治半身不遂。该方创制者王清任认为,人身共有十成阳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阳气亏五成,则并于一侧而发为半身不遂。本方黄芪、当归等补气活血之品能使气旺血行,瘀破络通,所亏之五成阳气得以还复,故名“补阳还五”。(《医林改错·瘫痿论》)

越鞠丸

越鞠丸(《丹溪心法》方),明·吴昆《医方考·郁门》据其功效望文释义:“越鞠者,发越鞠郁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十四“芎藭”条中对此有个见解,认为该方主用越桃、鞠穷,故以命名。越桃为栀子之别称,源自《名医别录》卷二;鞠穷即山鞠穷,乃川芎之别名,始出《左传·宣公十二年》。

鸡鸣散

有行气降浊,温化寒湿之功。“鸡鸣”,是指服药时间。五更鸡鸣乃阳升之时,取阳升则阴降之意。其煎服法是: 诸药共研粗末,隔宿用水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药渣再用水二大碗,煎至一碗,二汁相和,至次曰五更鸡鸣时作二、三次冷服。本方有开上、导下、疏中之效。规定服药时间之意主要是取其空腹药方易于发挥,可使寒湿之邪随阳气升发而散。故名“鸡鸣散“(说见王晋三《绛雪园古方选注·内科》。

徙薪饮

来自“曲突徒薪”之成语,其意是说把直状的烟囱管子改成弯曲状的,把柴火从灶门口搬开,以免火星落在上面而造成火灾。本方以此命名,其意思是在内热开始发生之际,即服清热泻火之药物,就像移开柴火以免燃烧,从而尽早控制病情。

燃照汤

来自燃犀之照,“犀”即犀角,古称之为“灵兽”,认为其神奇与通灵之性,全聚于角,点燃其角以照之,可使昏暗幽深之处暴露无遗。王孟英在《霍乱论》中云:“暑湿内蕴,未化也。须具燃犀之照,庶不为病所蒙,因制燃照汤予之”。本方有清热化湿,辟秽泄浊的作用,功效卓著,犹如燃亮犀烛,湿热浊邪无藏身之地。故称“燃照汤”。

建瓴汤

取自成语“高屋建瓴”。建通“瀽”,义为倾水;瓴为盛水之瓦瓶。此方专为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症而设,以“建瓴”命名,喻其导血下行之效,如从高屋倾倒瓶水,其势不可阻挡。创制者张锡纯自言:“附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

玉真散

“玉真”,古时对仙人的别称。唐·张籍有“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之诗。本方为治破伤风之常用方,诸药合用,标本同治,使风散搐定,诸证得以缓解。由于用本散疗效卓著,其起死回生之功,如同仙人所制之方,可挽救生命于顷刻,故名“玉真散”.

抵当汤、抵当丸

出自《伤寒论》。历来认为方义为非大毒猛剂不足以抵挡热结蓄血之证,或谓本方有攻逐蓄血之功,可直抵当攻之处。此皆望文生训。抵当实为方中主药水蛭的别名,又作“蛭蝚”、“至掌”。《尔雅?虫部》:“蛭蝚”,至掌。”《说文·虫部》“蝚”段注:“《本草经》:‘水蛭,味咸,一名至掌。’是《名医》谓即水蛭也。”至掌之为抵当,是由于古韵通转所致。因古今音变及字面差异,遂使此方以主药命名的事实隐而不显。

青蛾丸

出自《和剂局方》。功能补肝肾,壮筋骨,主治肾虚腰疼。此方得名于传说:唐代广州太尉张寿明,得本方于南番,服后须发由白转黑,精力充沛,遂作诗以赞此方之神妙:“三年时节向边隅,人见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蛾休笑白髭须。”青蛾原指古代女子以青黛画的峨眉,后指代青年女子。用以名方,意欲此方服后能恢复青春,堪与青年女子相匹配。

手拈散

方中延胡索行气活血,长于止痛; 五灵脂通利血脉,行血止痛,没药袪瘀止痛; 草果理气散寒,故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有效。“手拈”,用手取物。在此则指运用本方之后,尤如拔刺雪污、手到病除,表示治疗效果迅速,故名“手拈散”。

坎离既济丸

清·沈金鳌之(《沈氏尊生书》方),坎、离皆为八卦卦象,坎象水喻肾,离象火喻心。“既济”为六十四复卦之一,卦形为坎上离下 —— 。《周易·既卦》:“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预防之。”本方滋肾水降心火,使心肾之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名。

清震汤

升麻、赤芍药、甘草、荆芥穗、葛根、薄荷、黄芩、荷叶、苍朮诸药组成。有清宣升散之功。用于治疗雷头风。雷头风多由风邪外袭,或痰热生风所致。症见头面起核块肿痛,或憎寒壮热,或头痛,头中如雷鸣。根据病势缓急,有大、小之分。“震”为八卦之一,卦形如“仰盂”,位在东方,象征雷震。本方用清散风热,宣通升散之类药物于一方,既能疏散外风,又能清解内风,且有除热止痛之效,作用于头部,主治雷头风,可肃清头中如雷震之鸣声,故取名为“清震汤”。

桃花汤

由赤石脂、干姜、粳米三味药物组成。其中重用主药赤石脂其色赤白相间,别名桃花石,加之本方煎煮成汤,其色淡红,鲜艳犹若桃花一般,故称“桃花汤”

紫雪丹

本方是治疗热病神昏诸证的临床较常用的开窍剂。以其色和用命名,言此药如法制成之后,其色呈紫,状似霜雪; 又因其为性大寒,清热解毒,犹如霜雪之性,因而称为紫雪丹。

四磨汤、六磨汤

指四味药物或六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由于方中诸药均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过久又恐芳香气味散逸,而影响治疗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则味全”之意,故称四磨、六磨。

安奠二天汤

“安奠”,稳稳地奠定; “二天”,即指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中云: “胎动乃脾肾双亏之证,自非大用参、术、熟地补阴补阳之品,断不能挽回于顷刻。世人畏用参、术,或少用以冀见功,见证不的,是以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本方重用人参、熟地、炒白术各30 g,炒山药、山萸肉、炒扁豆各15 g,诸药合用,功专力宏,能使脾肾之先、后天得以补益,从而肾气旺盛,脾气充足,阴阳和调,气血相濡,维持妊振的需要,保证胎元的发育,而无胎动不妥,妊娠腹痛之虞。故名“安奠二天汤”。

敦复汤

取名自《素问·五常政大论》“土曰敦阜”之意,是说脾属土,有敦厚阜高之性。脾土又受肾阳的温煦,才能运化正常。脾肾阳虚,必然会导致虚寒诸证丛生,从而出现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以致肾弱不能作强,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痛,或黎明泄泻等脾肾阳虚之证。本方由党参、山茱萸、补骨脂、乌附子、核桃仁、生山药、茯苓、生鸡内金组成,可温补脾肾,使阳气得以振发,敦土之正常功能得以恢复,故名“敦复汤”。

大、小青龙汤

张秉成曰: “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 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 《成方便读》) 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在天,行云布雨,涤除亢热,以致万物清新,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白虎汤

“白虎”者,为四方宿名之一,是西方七宿的合称,古代传说中西方的金神,主气在秋,秋金当令而炎暑自解。方中行云: “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 《温热经纬》) 本方用于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为用药指征。服药之后,其清热解暑之力,犹如白虎金神般的疾猛迅速,使热势骤降,重证告愈,故名曰“白虎

汤”。

抱龙丸

“龙”,这里指肝,“抱龙”者,镇肝也; 因肝属木,应东方,青龙亦属木,木生火,肝为心母。且心藏神、肝藏魂。小儿急惊,多由内热炽盛所致,以镇肝熄风,清心涤痰为大法。本方既清热熄风,又开窍定惊,能清肝宁心,安神定魂,从而惊风得平,幼儿健壮。故名曰“抱龙丸”。

标签: 三子养亲汤 安奠二天汤 活血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