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资讯:“肝癌地图”发布!预防肝癌筑牢这三道防线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业繁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盈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发病率高达18.2/10万人,仅次于肺癌、胃癌和乳腺癌,排第4位;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3%,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肝癌部分》(以下简称《指南》)总结了我国肝癌的地区分布特点:沿海高于内陆,农村肝癌死亡率略高于城市。
(资料图)
1.沿海高于内陆
《指南》称,东南沿海地区,如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为我国肝癌的高发区;东南沿海江河海口或岛屿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高发区的气候有温暖、潮湿、多雨等特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张业繁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分析,我国“肝癌地图”分布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点,一是因为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多、密度大,肝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在密集的人群中更容易传播;二是沿海地区空气比较潮湿,食物更容易发霉,导致黄曲霉毒素的感染率更高。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已有许多研究证实黄曲霉毒素可诱发动物的肝癌。我国流行病学的材料也提示,肝癌高发于湿温地带,尤其是食用玉米、花生多的地区,这些都间接支持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病因之一。
2.农村肝癌死亡率略高于城市
张业繁认为,城市中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比农村更高;在肝炎的治疗方面相对更积极;城市里发霉食品更加少见,这三点可能导致农村肝癌死亡率高于城市。
目前,我国肝癌的预防较之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指南》中提到三级预防收效明显。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使人们避免和尽量少接触已知的致癌物或危险因素,从而预防肝癌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指南》称,我国在肝癌高发区实施的“管水、管粮、防肝炎”七字方针,以及补充后的“防治肝炎、管粮防霉、适量补硒、改良饮水”已初见成效。张业繁补充说,除了入口的食物,切菜切肉的木头砧板、木质碗筷等也有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需要引起注意。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也就是“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其任务是落实“三早”措施,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恢复健康。早期发现主要是指早发现一些易感因素,如家族遗传性疾病、癌症危险信号、癌前病变,通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肿瘤自检等了解遗传性肿瘤的特征。遗传性肿瘤的个体基因改变往往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早期阶段(即胚系突变),所以对具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必须对其进行早期、定期监测,对高危人群进行基因测序等检测,从而真正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对肝癌患者采取最佳的治疗措施,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等,主要遵循“积极、综合、特异”的原则。《指南》表示,“积极”,比如说对不能根治切除的大肝癌予以非切除治疗,待其缩小后再实施根治性切除等;“综合”是指多种治疗方法的同时或序贯应用,如手术、栓塞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的联合应用。“特异”是指对于不同临床特征的肝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肝癌发病到底有什么征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为此分析了近30年全国10个省市3250例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肝癌患者的症状发生率依次为:肝区疼痛64.5%,腹胀15.3%,消瘦6.9%,纳差6.7%,乏力6.2%,上腹部肿块4.7%,发热1.7%,黄疸1.7%,腹泻0.9%,急腹症0.6%;因筛查、体格检查或其他疾病诊治过程中被发现,无症状或无明确肝癌症状者占29.9%。
“早期肝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张业繁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因为肝脏没有痛觉神经,所谓的疼痛多是病情发展到中晚期,肿瘤体积太大、压迫背膜导致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肝区疼痛、上腹部肿块和黄疸,如腹胀、乏力、发热、腹泻等症状均不具备特异性,因此肝癌很难通过临床症状引导人们进行早期筛查和预防。
专家们在《指南》里一致呼吁,肝癌的防治仍应积极地从预防入手。但由于肝癌的病因未最终阐明,预防措施也尚难在短期内见效,因此从目前看,在积极进行肝癌一级预防的同时,肝癌的二级、三级预防也必须同时积极进行,尽可能挽救部分肝癌患者的生命。▲
责编:杨萌
主编:屠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