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卫生健康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
8月29日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
今年的主题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随着秋季的到来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
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食源性疾病的实用知识吧~
1、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6亿例食源性疾病。
2、食源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
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3、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微生物性
细菌性:常见的如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病、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病、蜡样芽胞杆菌病、志贺氏菌病和肉毒毒素中毒等。
病毒性:诺如病毒感染、甲肝病毒感染等。
寄生虫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等。
化学性:主要有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瘦肉精中毒、甲醇中毒和杀鼠剂中毒等。
动、植物性毒素:主要有毒蘑菇中毒、霉变甘蔗中毒、菜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和河鲀毒素中毒等。
4、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预防食源性疾病,远离“病从口入”,关键是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壹
保持清洁
饭前便后和食物制备过程中都要勤洗手,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要清洁。
贰
生熟分开
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都要生熟分开。
叁
烧熟煮透
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烧熟煮透(食物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鸡等食品。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
肆
保持食物安全温度
70℃以上和4℃以下可以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最好不超过2小时。食物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或者是反复冻融。
伍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
温馨提示
除了记住“食品安全五要点”,日常饮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正规餐厅就餐。外出就餐应选择《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齐全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优先选择实施“明厨亮灶”和食品安全量化等级B级以上的餐饮服务单位,不到无证小店或街边小摊就餐。同时要索取和保留相关发票或消费凭证以备维权所需。
2.警惕网络订餐安全。网络订餐应选择正规专业的平台,订餐前要查看商家的证照信息、菜品原材料、店铺评价以及送餐人员健康证明等再下单。尽量选择近距离的餐饮店订购,以缩短食物运送时间,避免选订冷食类(如凉拌菜、卤味熟食、鲜切水果、沙拉等)、生食类(如生鱼片等)、裱花蛋糕类(如含奶油糕点、芝士蛋糕等)、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收到餐食后,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被污染等,验收后尽快食用。
3.膳食营养要均衡。夏秋交替,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忌食过冷、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胃肠不适。食材选择应注重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新鲜水果蔬菜,适量增加鱼、禽、蛋、瘦肉、牛奶和豆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提高自身免疫力。
4.倡导文明就餐理念。树立“厉行节约、制止浪费”的良好风尚。无论在外点餐还是在食堂就餐,坚持适量点餐、理性消费。用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减少疾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