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天天快资讯丨抓住孩子“受伤的手” 心理医生建议学校和家庭这样做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09-09 10:06:50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快速,情绪波动大,加之自尊心增强,对父母的管教常产生抵触心理,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因为得不到科学、及时、有效的疏通而出现自伤甚至自杀行为。

作为孩子生命的守门人——学校和家庭,需要对此足够重视,及时发现孩子自杀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并及时有效干预,避免悲剧的发生。

学校定期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资料图】

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网络电视、图书馆和心理咨询中心等线上、线下渠道,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老师和学生都要了解和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识别潜在的心理问题,确保不漏一人

建立多级日常预防负责制

比如通过班级心理委员、代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校心理中心老师等多位学校人员的积极关注、授课、筛查,做好预防工作。

遇到自伤、自杀情况的处理对策

(1)及时关注,保证安全。

当发现孩子自伤、自杀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必要时及时送医处理伤口,最大程度保证孩子的安全。

(2)了解原因,分类处理。

确保安全后,及时采取个体访谈、资料搜集(询问在场的或了解情况的师生,注意找准对象,避免给当事人造成心理负担),全面了解情况。

若情况较轻,则予以心理教育,后期跟踪观察,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

若情况严重(如沟通无效、伤口深、频率高、自杀风险高等),则立即报告学校,告知家长,寻求学校心理中心、医院、其他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张贴危机干预热线电话

学校心理中心可在校园内显著位置张贴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确保学生有相应的求助渠道。

建立学生自杀预警系统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自杀预警系统(包括儿童行为量表CBCL、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自杀态度问卷SAQ、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等),通过采集到的危机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预测危机的发展趋势,以便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对危机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加强家校合作

注重家校间的交流与协作,特别对于家庭成长环境不佳,如家庭破裂、重要养育者无法陪伴的孩子,适时进行家访。

建立医校联盟

医院为求助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方便就医,或者请相关专科医生到校医院定期问诊。

增设体育课程和社团活动

学校要对体育运动及社团活动足够重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同学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增加对学生的保护性因素。

家庭

家长要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亲子沟通能力,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重视孩子情绪变化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并及时发现孩子的求救信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要引起重视,如有必要及时寻求学校心理中心、医院等进行专业的干预治疗。

(1)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对家人、同学和朋友保持沉默,变得孤僻;

(2)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即容易给孩子带来精神刺激的事件);

(3)突然的暴躁、愤怒、易激怒或者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4)出现自伤行为,甚至自杀倾向;

(5)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与家长对着干等;

(6)出现精神恍惚,没有现实依据的恐惧感、负罪感,麻木,胃口不好或者暴饮暴食,夜间睡眠差等状况;

(7)学习状态突然发生较大改变,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按时完成日常学习任务;

(8)谈论自杀,传递出自杀意愿,收藏或购买药物与凶器等。

接纳孩子情绪 注意沟通方式

家长面对孩子自伤、自杀时的态度:秉持尊重与信任;保持冷静,不要夸大、过度反应;保持中立,表达关心;真诚接纳,有效沟通,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1)首先家长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当孩子表达不同意见时、攻击父母时、沉默时,家长要能容纳这些状态,做孩子负面情绪的容器,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空间。

(2)积极倾听与理解,让孩子愿意打开心门与你一起谈论和面对困境。

(3)要理解孩子背后的诉求,是否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让孩子知道“家里是随时可以给予他们帮助的地方”。家长要掌握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要在孩子青春期多关注孩子身心状况,让他感觉到父母的善意和温暖,家人对他的关注与关爱。

(4)如果孩子情绪太激动,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带他脱离以上情境。等情绪稳定时,再慢慢和他谈心。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坐在一起说话、拥抱等方式传递温暖,真诚表达自己的内疚,让孩子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

(5)给孩子最信任的人(如班主任),中性表述转告,尊重孩子心理。提醒他们如何对待孩子,注意观察,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问题。

注意

以下七大伤害行为 千万不要做!

(1)让孩子因此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等;

(2)表现出来震惊、不悦,进行责骂、质问;

(3)向他人公开孩子的情绪问题;

(4)试图教孩子怎么做;

(5)评价这种行为;

(6)批评、教训甚至惩罚孩子;

(7)给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承诺,如答应给钱或买昂贵东西以换取孩子不这样做。

家庭、学校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接纳包容、积极关注的成长环境,积极预防并及时制止青少年自伤、自杀问题的发生。

策划 | 党办

来源 | 心理科 李宇丽

编辑 | 宋乐乐 颖言 禚李昊

审核 | 党办 杨侠 刘小晋

出品 | 西安报业融媒

标签: 心理问题 危机干预 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