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点!广东专家最新研究:肥胖者易患“肠漏”,最终会诱发糖尿病!
中秋将至,高糖高油的月饼虽然可口,但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切忌贪食。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其中合并肥胖的占了60%至70%,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危害呈现出“1+1>2”的效应。
为何肥胖跟糖尿病总像“孪生姊妹”一样相伴出现?如何正确有效地控制肥胖和糖尿病?记者走访了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减重门诊,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可能“偷跑”
(资料图)
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
第二届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宁光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已成为中国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已成为中国人群罹患糖尿病重要的危险因素。2021年发布的进一步研究则显示,相比黑人、白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等,肥胖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更大。
近期,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带头人陈燕铭教授团队在免疫学领域高水平国际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原创研究,发现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一种依赖于肠道菌群发育、能识别细菌代谢产物并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殊T细胞,其含量显著升高,且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
进一步研究证实,肥胖人群存在的肠漏症(肥胖会增加肠道对一些细菌和物质的通透性,允许它们释放到血液中)使一些肠道共生菌“偷跑”到血液中,诱导免疫紊乱,激活了上述的T细胞亚群,最终诱发糖尿病。
陈燕铭表示,这项研究从异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免疫轴参与糖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为肥胖相关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3+N多学科诊疗治肥胖
“虽然糖尿病和肥胖的危害极大,但其实两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都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善。”陈燕铭介绍,由中山三院内分泌学科牵头,整合营养科、康复科、精神心理科、中医针灸科及胃肠外科等多学科优势资源,成立了中山三院联合减重门诊,采用3+N的模式给患者制定科学、合理、安全的个性化减重方案。“患者挂一个号就可以享受八个专科专家会诊。”
陈燕铭介绍,“3”是指饮食、运动和心理干预,这是三个最重要的干预方式。在这三种方式的基础上,再选择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或者手术等方式,这就是“N”。
9月9日,由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前沿学术论坛暨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关注研究糖尿病领域前沿、热点、难点问题。
会议为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实验室名誉主任、主任等颁发聘书。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担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及陈燕铭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山三院教授曾龙驿担任实验室名誉主任,陈燕铭担任实验室主任。
陈燕铭介绍,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批准建设,在省科技厅等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托中山三院“一体两翼、三城四院”的高格局,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为省内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该实验室后续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4个方面: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2型糖尿病及合并症新治疗模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及创新诊疗研究;糖尿病研究创新平台、创新治疗技术、防治新途径等。
【记者】钟哲
【通讯员】甄晓洲
【作者】 钟哲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