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看:如何陪伴抑郁症患者?重点在于这5大要诀!
淑娟(化名)的妹妹,几年前在更年期阶段被诊断患有抑郁症。本来是高中老师的她,因无法上班而留职停薪,也无法照顾家庭。因为淑娟已退休,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她陪伴。淑娟的做法是经常带她出去走走,除了自己安排的一些活动外,两姐妹偶尔也会去度假村住一晚。
妹妹最严重时,还并发了恐慌症,有一次连着2天2夜没吃一口饭、一滴水,且站着不动,妹夫要送她去医院,她都不肯,最后是淑娟连哄带骗让妹妹住院,出院后,情况仍未改善。
有一天,淑娟的小妹急电给她说,“二姐在妈妈家前转了2小时,不敢进家门。”淑娟立刻赶到,问妹妹为何在外面,她回答:“不想进去。”淑娟对她说:“没关系,你想怎样就怎样。”
【资料图】
接着,淑娟陪妹妹到附近的公园散步,让她讲出心里的话,最后,妹妹问了淑娟一句话:“孩子有我这样的妈妈,会不会感到自卑?”淑娟委婉但诚实地回答:“会!”顿时,妹妹嚎啕大哭许久,直到妈妈来电说家里有日本访客。
两姐妹一回到家,妹妹的举动让淑娟吓一大跳:“进门的那刹那,妹妹完全变了人,就像以前没生病一样,用日语和客人打招呼寒暄。”自此,妹妹的生活恢复常轨,本来嚷嚷要退休,没多久也回学校教书了。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抑郁症患者常处于无助、无望的感觉,内心常不断反问自己一些问题,也可能想振作,但缺乏直接的动力,最后负面的情绪让她鼓起勇气提出问题,又因姐姐的一句话让她顿悟:要积极地来面对生命,这是心理学上的“升华作用”。
而淑娟的做法是一种“当头棒喝”,把病人当成正常人,让她回到原来的功能与角色。淑娟的妹妹之所以恐慌,也许根源于失去某些功能,淑娟的话正巧重新唤起妹妹身为母亲的力量(母亲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但这种提醒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能接受得了这当头棒喝”。
淑娟则分享,站在陪伴者立场,自己也许是在“转弯处”时给予妹妹一些帮忙,“对抑郁症患者不用一直对她讲“你没事的"之类的话,可以聊一些别人更惨的例子,还有,一定要强迫她运动,让她流些汗。”她不讳言地说:“这的确是很辛苦的过程。”妹妹恢复正常后也坦承:“要靠自己努力”,本来打算要办退休的她,病情好转后,已回学校继续执教。
对于家人有抑郁症的,当亲友生病时,不妨参考一下这倾听、陪伴的5大要诀:
1.辨识患者是真的患了抑郁症,而不是偷懒或不想尽该尽的义务,例如:不做家事或不想上班等,此外,不要对当事人说:“那是你自己想出来的病。”
2.给患者正向的协助,比如分摊部分当事人本该做的事,但也不要过于帮助。
3.针对青少年患者,可向同学进行机会教育,共同陪伴当事人。
4.留下时间倾听患者心声,让当事人有机会讲出心里话。
5.倾听时,视时机给予“当头棒喝”,比如:不要说“你没事的”或“你要想开”之类的话,而是说“有人比你还糟。”或“这是个阶段,很快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