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焦点播报:论文造假,郑大一附院38名医生被通报处理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09-21 21:04:52

如何遏制医疗领域论文造假的不正之风?

撰文 |万顺顺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资料图】

9月19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官网公示了两则关于诚信建设的通知,对该院38名存在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的医生作出了相应惩戒。

“医学界”梳理发现,两则通知提及的问题论文共计24篇,17篇已撤回。涉事医生不乏主任医师,包括眼科、乳腺外科等多个科室。

其中,5起学术不端行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关,涉嫌论文数据和图片造假等。另有31名作者因早前论文问题被复核处理,取消了5位医生的副主任医师职称,处理措施还包括“科研诚信诫勉谈话,纳入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库,全院通报批评”等。

38名医生被通报处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此次发布的两则通知包括《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和《学术不端论文调查处理情况通报》。

前者为郑州大学转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函或文件,涉及5起学术不端行为,包括篡改代表性论著作者排序、论文数据、图片造假等,共有心内科、肝胆胰科、肿瘤科、骨科、妇科、感染科、转换医学中心的7名医生被通报。

处理结果中,有医生被取消5年内评优评先和申报财政资金支持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等资格,并推迟3年晋升职称。

另一通报(《学术不端论文调查处理情况通报》)是因网站改版而重新发布,与轰动一时的“400余篇论文造假事件”有关,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2月17日。

当年,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Elisabeth Bik在博客直指“论文工厂”问题,她通过图片取证发现至少有412篇来自不同作者和机构的文章,存在图片格式、标题布局相似的情况。

这些论文中有不少来自中国三甲医院,也包括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此后的复核处理结果表明,该院多位医生的伪造论文、署名不规范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并对19篇论文的31名作者进行了调查处理,5位被取消其副主任医师职称。

如何遏制论文造假的不正之风?

近年来,医疗领域中的学术不端问题频频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已通报多起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引发社会热议。

为遏制学术不正之风,9月14日,科技部等22部门联合发布了《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对科研失信行为做了明确划分,包括:

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买卖实验研究数据、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重复发表、引用与论文内容无关的文献、要求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献等违反学术出版规范的行为等7种行为。

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司长戴国庆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为各部门各地方调查处理科研失信行为提供了统一尺度,形成了更为细化、更具操作性的调查处理规则。

除完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外,破除科技成果“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体系同样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曾发文认为,我国生物医学界学术不端频发的原因与医生个人追求和评价体系有关。

“一方面,中国的医生大多数不愿意只做医生,而希望有教授头衔,教授就不应该是只行医。此外,学校追求科研成果产出,以期在中国目前评价体系得到更多认可。这就造成了中国可能是世界上论文工厂服务的最大对象。”

2021年8月5日,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科学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被写进基本原则。

新规还对中国目前评价体系提出意见:“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对待论文,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各个环节,不得把论文篇数和SCI(科学引文索引)等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评审的直接依据。”

校对:臧恒佳

责编:郑华菊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标签: 调查处理 处理结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